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2-11-28 16:11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防洪设计专家:问需于民,不断总结建出精品民心工程 | 我与江滩的故事


“江滩综合整治启动20年了,很庆幸,我一直参与其中,一次次为设计图纸上的蓝图变为现实而欣喜自豪!”近日,原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院长,现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建军参与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市水务局联合发起的“我与江滩的故事”征集活动,讲述自己参与江滩规划设计经历。他表示,20年来,江滩建设经验在项目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让武汉江滩成为推动绿色发展、满足市民需求的精品工程。

孟建军在杨泗港都市T台景观提升工程现场。(资料图)

设计骨干碰撞思想 创新拿出厢式防水墙方案

“江滩建设经验不会从天而降,是在实践中摸索、积累形成的。”孟建军记得,1998年特大洪水后,他先后参与了龙王庙、武昌大桥头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工作。这两项工程均较为成功地将城市防洪与景观提升相结合,为江滩综合整治积累了经验。

2001年初,汉口江滩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启动,市水务局成立工作专班,抽调武汉市各设计单位骨干,于当时的临江饭店集中办公。孟建军作为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唯一代表加入设计团队。

“面积更广大、情况更复杂,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当时,孟建军意识到,与之前的探索不同,长达7公里的项目,地势较低,水位变化大,原堤防内码头建筑林立、杂乱无章,规划设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周全考虑、系统谋划。然而,这样一个工程在当时并无现成经验,规划设计只能在摸索中进行。

“这是一个关乎防洪安全与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绝对不能流于平庸!”孟建军说,当时,设计专班抱着这样的信念,大家频繁对接、积极商讨、通力协作,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擦出火花,产生亮眼的设计灵感。

汉口江滩一期防洪墙一改传统单一的结构型式,采用厢式平台和架空步道相结合的设计,形成贯通的观景平台,在当时是一个重大设计创新,这个设计缘于孟建军的灵光一现。

冰冷高墙阻隔堤内堤外,市民临江不见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在江滩防水墙设计上苦苦思考。一天,孟建军盯着自己绘制防洪墙设计草图,突然闪过一丝念头——能不能在防洪墙顶部全线形成观景平台,让人在上面行走?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专班同事们的一致叫好,大家按照这个思路迅速绘制了一张新的草图,提交专家论证获通过。厢式防洪墙设计既增强了堤防断面,顶部又形成观景平台,还增加了管理服务空间。

孟建军还和专班成员一道,拿出三级平台方案,充分考虑长江枯、中、高水位变化,让不同层高的观景平台与之适应,让市民游客不同时节都能有亲水体验。供广大市民休闲活动的三级平台高程设置为28.80米,经专家模型实验测试,能保证绝大多数时间,平台不被洪水淹没。

带着问卷调查表听民意 市民一句话让江滩多了一处儿童乐园

“城市规划设计服务于城市功能、市民需求,必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汉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中,孟建军等设计工作者坚持蹲点工地,现场发现问题,还经常拿着问卷调查表,主动向市民群众征求意见,根据群众诉求及时修改设计。

一期工程完成后,在一次市民调查中,几位老人向孟建军提出,江滩建得漂亮,但供市民休闲健身的区域太少了。

“还滩于民,以人为本”,孟建军下定决心。在汉口江滩二期、三期工程设计中,他注重休闲空间打造,以若干广场为中心,轴线式串联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和文化活动需求。

三期工程建设前,在一次调查中,一位带孩子游玩的母亲对孟建军说,汉口江滩专门供儿童游乐的区域不多,希望增加这类设计。“哪怕只是增加个沙坑也好,孩子们特别爱玩。”这句话让孟建军上了心。之后,他调整设计,在三期工程增加2万余平方米的儿童乐园项目,其中含一个大型沙池。建成后,这里深受市民欢迎,成了不少市民心中遛娃好去处。

孟建军还针对市民提出的“江滩行走线路太长、缺少休憩设施”的建议,增加了木屋、亭、廊等设计;针对中老年市民提出的“江滩入口台阶太陡,无法推行轮椅”的建议,在2021年江滩闸口改造中,增加了入口台阶扶手、无障碍坡道等设计。

“江滩规划设计理念在坚持中不断完善提升,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从最开始以改善城市形象为主要目的,慢慢转变为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精细化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目标。”孟建军感悟。

设计观念与时俱进 “五位一体”规划设计百里生态廊道

“不断总结经验,江滩设计越来越科学、建设越来越漂亮。”孟建军说,去年以来,随着武汉开启打造百里生态廊道建设,提出统筹“山、水、路、岸、产、城”等空间关系,完善沿江空间体系和功能布局,以“安全、生态、交通、文化、发展”五大功能定位建设生态廊道,江滩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目前,作为百里生态廊道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杨泗港都市T台景观提升工程正在紧张收尾,计划年底完工。孟建军介绍,这项工程以一处老集装箱码头为基础进行改造,通过建设景观工程连通汉阳江滩国博片与鹦鹉洲片,工程主体如同一片延伸入长江的绿色浮岛,实现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连断点、补空点、提亮点。

在堤防改造中,杨泗港都市T台项目没有采用传统的防洪墙,而是建设成生态缓坡堤防,弱化了“江、滩、堤、城”之间的界限,使原本独立的景观相互融合;保留码头文化符号,保留城市工业文化记忆;绿地空间通过植物种植营造,形成花灌草地、行道乌桕、观赏草花卉、芦苇花海、榉树树种、水域空间6种形态空间,让市民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自然美景。

“随着江滩建设向远城区延伸,设计痕迹逐渐减少,生态功能更加突出。”去年,孟建军参与青山湿地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如何在人为干预与保护留存之间达到平衡成了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为了做好设计,他与团队多次深入青山湿地,现场考察自然环境,并会同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观鸟协会专家共同商量规划细节。大家根据湿地生态特征、鸟类等动物栖息地要求,提出增补可食性植物、清除外来入侵物种、设置人与动物间距等意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营造观赏体验优良的原生态岸线。

回顾20多年参与江滩规划设计经历,孟建军感慨,“江滩规划建设水平日趋完善,靠的是认真严谨的态度、以人为本的观念、精益求精的精神,江滩设计理念将成为推动城市精细化水平提升的重要经验”。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