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3-09-04 15:09  |  武汉市水务局

“水”是他们与这个城市最深的情缘



武汉江滩有没有母婴室?

大雨后巡司河水质为何会下降?

韦桑路淹水现象何时休?

二次供水改造何日到我家?


2023年《行风连线》第39期,有请

——武汉市水务局






履职促发展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利


2023年以来,我局大力发展民生水务,积极推进水务领域共同缔造,努力提升武汉市民滨水乐水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一是守护城市安澜。抓早、抓严、抓实,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排涝抗旱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经历16轮较强降雨,累计降雨980.3毫米;市、区水务部门积极应对,累计出动人员1.9万余人次,各类车辆、设备6500余台次,累计抽排水量2.7亿方,整治易积水点19处,确保了城市安澜和正常运行。


二是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整合供水主体,市属国有供水平台所属供水厂由12座增至23座;中心城区与蔡甸、黄陂、东西湖区部分区域实现管网互联互通,具备70万吨/日应急供水调度能力。全市统一供水热线“96510”,实现全市供水“同城、同号、同服务”。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设备和产品,武汉理工大学等16所高校建成省级节水型高校。


三是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市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9座,总规模491.5万吨/日,排放标准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一级A。推进生活污水直排和溢流污染治理,26座初雨调蓄池建成投运,形成溢流污染调蓄能力74.05万方(2018年仅1座调蓄池、调蓄能力3万方);建成南湖、湖溪河、机场河等溢流污染处理设施,形成处理规模63.56万方/日。


四是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岸共治,非临水区域新增基层河湖长1469名、民间河湖长12名,从“管水面、巡岸线”向“管源头、治面源”拓展;各级河湖长今年以来共巡查6万余次,解决各类问题16000余个。积极推进排水溯源执法,全市开展排水许可调查23421户、累计办理排水许可证10265户。强力整治河湖“四乱”,自查发现1685个“四乱”问题全面推进整改。打造非法采砂“绝对禁区”,长江、汉江武汉段非法采砂行为基本绝迹。


五是创建美丽幸福河湖。高标准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最美岸线,已建成总长约80公里、总面积约830万平方米的生态滨水空间,沿江14个区均有各具特色的江滩;目前已建成洪山江滩、杨泗港都市T台,接待市民游客逾5000万人次。外沙湖构建177万平方米“水下森林”,获湖北省“最美公园”称号;全市评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15个,汤菱湖作为首批省级健康河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




强化“问题导向”

深入调查研究


记者探访:

每年夏季,只要出现强降水或下雨时间较长,江岸区韦桑路段就会被雨水淹没,周边居民出行十分困难。


记者观察发现,这条路整体地势明显低于两边的大路。一家五金店店主吴先生告诉记者,每逢下暴雨,积水都会漫过行人小腿,遇大雨时积水会漫过抬高的地坪,冲进店里。每逢积水,都有路边停放的车辆被泡坏。


吴先生表示,水务部门是了解这一情况的,每到快下大雨时,会有一辆抽水车停在路边,随时抽排,但这也并不保险。一旦下大雨的时候泵车没来,就会淹水。


居民王女士认为,目前的抽水车等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希望相关部门能拿出更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与韦桑路情况类似的,还有江岸区新湖村特1号。这片地块整体地势较低,共有五栋五层左右的楼房。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每次下雨后,污水无法排出,积水会漫到膝盖左右,居民几乎无法出行。



张先生说,以前村里有一条小明渠,降水会顺着水沟排走。2020年,新湖村特1号东北方建起了武汉城建*融创御央首府新小区,这个地块就开始淹水。



居民童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四月起,他们数次向丹水池街道、后湖街道、江岸区水务局以及江岸区建设局等多个部门反映情况,他们表示会想办法把地下管道打通,但至今不见成效。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副处长 

李鹏



韦桑路是我市的一个老的积水点,由于周边道路建设、城市的发展,把周边的地面标高抬高了,导致该地区成为这个区域的最低点。针对这个问题,近几年市、区水务部门有一些举措:第一,通过改造周边的排水管网,提升排水管管径,增加过流能力,整体提高这个区域的排水标准;第二,由于该区域处于汉口地区的黄孝河排水系统,我们通过后湖二期泵站的新改扩建,增大了黄孝河末端泵站的抽排能力,加快了黄孝河降雨期间的水位下降速度,防止下游对该区域造成顶托。


通过这两个措施,目前这个区域虽然属于最低区域,但是已经由2014年以前的逢雨必淹,提高到了能够应对每小时80mm的降雨。


市民反映的问题应该发生在今年7月19日,当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短时的强降雨,特别是下午1点~4点。江岸片区韦桑路所在的地区降雨量达到了小时106mm,超过了80mm的排水能力。当时路面的积水大概有15cm,在雨势减弱之后大概半个小时就消退了。由于周边的商户地面标高比马路的标准还要低一点,因此路面的积水在没有消退的时候就倒灌到商铺去了,对商铺造成了影响。


节目结束之后,我们会与江岸区一起研究该区域的排水微改造工程。比如增设排水收水井,增加收水效率。再比如在积水较深的区域增设集水井、增设小型水泵或泵站,把降雨高峰的水存起来,然后抽排,提高积水外排的效率。


关于新湖村积水问题。这个地方原来路面没有硬化,上面有排水明沟,雨水到兴业路的排水箱涵进行排放。由于周边御央首府小区的建成,原来的排水明沟铺成硬化的道路,配套修建排水设施,这个项目是由武汉城建集团负责建设。这个点位,我们多次收到群众投诉,江岸区也非常重视,组织区水务、建设、后湖街道一起研究措施。商议的结果是:第一由区建设局督促武汉城建集团尽快推进道路建设,目前道路做了一半;第二个措施是在发生降雨的时候,由区水务局、街道采取应急措施,也就是刚才市民朋友所说的临时抽排。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区水务局督促百花横路的项目建设单位武汉城建集团尽快把这条道路打通,把排水设施建成。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会会同区水务局,打通临时排水管网,待道路全部修建完成之后,再按照规划建设排水管网。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利



记者探访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当前存在的工作不严不实和作风不踏实的问题。


这两个点位非常有代表性。韦桑路是城市里常见的局部最低点,所以是局部区域排水最难的地方。新湖村问题反映的是当前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部分没有完善的点位,没有跟上规划建设,导致虽然规划很好,但是城中村改造时局部的更新还没有完成,过渡期内一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对于水务部门来讲,第一,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薄弱点的渍水点纳入当前民生实事的重要方向来推动。今年市政府布置给我们的十件实事里,要改造全市19处渍水点。像韦桑路这种情况,要进一步加大对渍水点的改造,拿出具体的方案,尽最大努力提升薄弱点的排水能力。


第二,针对有规划但建设期衔接没有及时跟进,过渡期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和损失的情况,水务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做好应急预案。


 专家点评 

 湖北省政协委员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官莉娜:


暗访中韦桑路、江岸区新湖村特1号的情形令人担忧。相关部门采取了疏导分流、应急抽排等措施,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给群众造成了各部门“相互推诿”的印象。早在2015年,武汉就成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造和治理,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城市整体水环境质量与生态品质不断改善。预计到2023年底,武汉近四成区域将变身“大海绵”。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国城市暴雨洪涝事件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较大隐患,武汉市剩余的六成区域,尤其是积水内涝严重的区域,何时能提上改造日程? 


针对暗访反映的问题,建议优先考虑渍水影响较大的区域,尽快进行“微改造”,完善应急预案,增强排水能力;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加强政民沟通,结合周边环境不断优化,力求区域改造与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期待往后的每一个夏天,夏雨驱走炎热带来微凉时我们可以少一份对“内涝”的担忧和心焦,希望推动城市综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让宜居幸福城市成为现实。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水务局调查回复称:


节目结束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郑利局长第一时间会同江岸区分管领导及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查看现场,会商研判长效解决措施。


关于韦桑路降雨积水问题。近年来,为有效解决该处降雨积水问题,市、区水务部门采取了多项举措提高该处排水能力(节目中已介绍),该区域排水能力已大幅提升,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降雨积水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江岸区水务局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一是加强降雨预警,强降雨发生前会同街道、社区及时预警信息告知周边商户;二是继续加强应急值守抽排,强降雨前提前安排人员、设备值守,出现积水及时应急抢排,并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三是会同区房管部门督促指导物业单位在周边商户增设挡水板等设施,防止路面积水倒灌;四是研究局部微改造措施,解决低洼处降雨积水问题。


关于新湖村特1号降雨积水问题。新湖村特1号位于江岸区后湖街道城中村改造区域,该区域雨水经非硬化道路的排水明沟排入兴业路雨水箱涵。随着周边武汉城建*融创御央首府小区的建成,区建设部门按规划推进实施百花横路道排工程建设(即:原非硬化道路),目前该项目正在由建设单位实施。百花横路道排工程建设的实施,切断原有排水明沟,造成新湖村特1号区域降雨积水。区水务部门在接到群众反映此问题后,第一时间安排应急处置队伍到现场进行应急抽排。为解决此处积水问题,江岸区政府协调区水务、建设部门及辖区街道召开专题协调会,经商议,决定由区建设局督促建设单位加快百花横路道排工程建设(预计12月完工);在道排工程未完工前,由区水务局和辖区街道落实降雨期间新湖村特1号区域的应急抽排。下一步,我局将密切跟踪百花横路道排工程建设进度,督促项目按时完工,同时督促江岸区水务局在降雨期间增派应急抽排设备,建立临时排水通道,化解该区域积水情况。


听众网友在线提问


@张先生:是东湖风景区磨山村1组122号居民,村中进行污水管道改造时,主管道没有和自家入户管道顺利衔接,经常出现污水漫溢现象,影响正常生活。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 

 郑利 


张先生反映的问题,说明当前水务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是村级施工项目,作为水务项目的施工管理方,要严格规范要求,同时加强与街道(村)的沟通衔接工作,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确保百姓利益不受侵犯。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水务局调查回复称:


东湖风景区水务管理局近日联系了区城乡工作办事处告知有关情况。下一步,东湖风景区城乡工作办事处将实施村湾入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抓紧推进项目相关前期程序。在此期间,东湖风景区将继续履行好村湾内部涉水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做好村湾民生工作。



@林先生:江汉区长春小区是个老小区,水压很小,我们加装增压泵后,经常出现短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希望小区尽快进行二次供水改造,方便居民正常生活。


 武汉市水务局供用水管理处处长 

 何良盛 


首先,调查管理是否缺失。如,确认权属单位,是物业管理、产权人管理还是社区自管,管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其次,调查二次供水是否存在问题。如,水箱、泵房、管道等设施是否老化破损,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


待问题调查清楚后,我们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将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管理到位;如果是设施方面的问题,我们将采取局部或整体改造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用水难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水务局调查回复称:


江汉区汉兴街道民航里社区长春小区泵房由市水务集团管理,泵房后端公共供水管网由物业负责维护。据初步了解该小区供水正常。


林先生反映高层水压不足、洗澡时需使用自用泵的问题,已责成江汉区水务局协调处理:一是组织供水单位对小区管网现状进行排查,掌握用水情况;二是如确有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协调供水企业和物业公司因地制宜予以解决;三是指导供水企业加强与物业的沟通协调,及时协调处理小区用水问题。



@见微网友黄金时代:巡司河2018年整治完成后水环境有很大改善,但是每次下大雨后,洪山区新益州桥附近的一段水质就会下降,请问是怎么回事?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水务局调查回复称:


投诉人反馈的巡司河雨后水质下降问题,主要是由于巡司河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武昌片区重要的排涝通道,汤逊湖、南湖等区域雨水均需通过巡司河出江。降雨期间,为了保障片区不渍水,降雨超过收集处理能力后,巡司河上游排口需及时开闸,导致该段水质受到影响。


2019年开始,针对巡司河水环境问题,我局按照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启动了巡司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一是针对雨季溢流污染问题,实施巡司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共三期),主要包括建设活水公园、晒湖闸和武泰闸三座调蓄池共32万方调蓄规模和武泰闸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预计2025年可全部完工;二是针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实施了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番(20万吨/日增加至40万吨/日);三是针对雨后间歇性黑臭问题,陆续建设了分散处理设施4座,处理能力共10万吨/日,洪山区和武昌区开展常态化水面保洁和维护,加强水质检测,并加紧完善源头管网建设。治理后,2023年1-7月水质平均为Ⅴ类,水质逐步改善。



@见微网友送流水:我是海昌天澜小区居民,将军路东延改造工程破坏小区周边公园绿地,产生噪音、灰尘、灯光等各种污染,降低小区居民生活质量,请有关部门处理。


武汉市水务局湖泊处(水资源处)处长 

 徐照彪 


关于将军路东延改造工程的问题,前期我们收到过类似诉求,并现场召开过协调会,要求建设单位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建设方案;并要求东西湖区水务局和区建设单位要做好居民意见的收集和解释工作。同时,市区水务部门将加强现场巡查,规范建设行为。目前,施工单位已停止项目施工,在相关问题及道路方案审批未完成之前,不能开工建设。



@网友提出的江滩系列问题:

  • 武汉江滩有没有便民储物柜?武汉江滩有没有母婴室?

  • 武汉江滩内有很多游乐器材、健身器材,这几年感觉损坏的较多,但是更新维修的速度赶不上市民的需求,对此江滩管理部门是如何应对的?

  • 汉口江滩一到节假日厕所就排队,请问你们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主任 

 喻正茂 


关于“便民储物柜”的问题。江滩办相关工作人员在2022年就增加储物柜事宜多次进行选址踩点,汉口江滩增设了2组便民储物柜,分别位于汉口江滩一期万里茶道旁的商亭和汉口江滩二期风帆广场的商亭。如果您在江滩锻炼时存包不方便,可以到就近在便民储物柜存放、志愿服务之家内寄存或寻找闸口岗亭内工作人员短暂寄存。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均有游客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之家),服务之家内配备有便民储物柜,汉口江滩的志愿服务之家在三阳门,武昌江滩的志愿服务之家在长江观景第一台,汉阳江滩志愿服务之家在朝宗门。


关于“母婴室”的问题。武汉江滩有母婴室,位置分别位于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游客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之家)内。汉口江滩的志愿服务之家在三阳门,武昌江滩的志愿服务之家在长江观景第一台,汉阳江滩志愿服务之家在朝宗门。


关于“游乐器材、健身器材损坏”的问题。汉口江滩建成开园已有二十年的时间,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开放也有十多年时间,健身器材使用频率高,存在损耗。江滩办每天组织工作人员对健身器材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登记。若零部件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对其进行维修或拆除。拆除的设施,将联系生产厂家前来维修重装。健身设施的维修不及时,主要是厂家零部件需到外地订货,周期较长,请市民谅解。


对于已经到年限、即将到报废年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游乐器材、健身器材,我们已经在做统计,征求市民游客的意见结合江滩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换代。目前,已经陆续更换了一批儿童游乐设施。江滩办也会持续关注设施的更新换代工作,尽最大可能满足市民游客在江滩的健身需求。


关于“汉口江滩区域公厕排队”的问题,汉口江滩区域现有公共厕所17座,都是按三星级以上标准建造,充分考虑了江滩实际情况,基本能够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节假日和夏季夜晚,汉口江滩游客量较大,可能造成部分公厕排队。针对该问题,我办拟在人流密集区域扩建公厕。2023年8月,汉口江滩江汉门公厕扩建工程开工,预计国庆节前可完工。建成之后,可有效缓解人流高峰期游客排队现象。



您对武汉市水务局的表现满意吗?

点击下方链接

“水”是他们与这个城市最深的情缘

文末投票栏参与投票哦!



END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上线精彩瞬间)


上线嘉宾: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利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金花

武汉市水务局供用水管理处处长:何良盛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副处长:李鹏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主任:喻正茂

武汉市水务局湖泊处(水资源处)处长:徐照彪


点评嘉宾:

上官莉娜

湖北省政协委员、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邓飞


(转载自武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