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體|无障碍

2024-07-19 15:07  |  武汉市水务局

“数字堤坝”:来看我吧!


防汛排涝关键期到来

严峻复杂的防汛排涝形势

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安全息息相关

防汛排涝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武汉防汛排涝工作的

信息技术支撑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从实时监测洪水、积水动态

到精准的预报预警

再到智慧化指挥调度和资源配置

数智化技术

正逐渐为武汉防汛排涝

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堤坝”

↓↓↓

“三情”拼图 为防汛排涝“数字堤坝”筑基

武汉市智慧水务系统围绕防汛排涝核心工作,整合共享各类涉水数据资源,打造水务防汛排涝系统3.0版本,集齐防汛排涝水情、工情、舆情“三情”拼图,在今年以来的防汛排涝工作中大展身手。

在防汛排涝数据系统1.0版本中,市水务信息中心全面整合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涉水直接关联数据,包括长江、汉江及中小河流全流域、水库、港渠、闸站水位、液位、流量、积水、位移、运行工况、视频监控等约6000个感知数据及水务设施地理空间数据。

在2.0版本中,充分共享接入气象精准短临降雨数据、公安视频监控数据、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及生命线工程等水务强关联性数据,进一步强化水务数据跨行业关联性,提升多部门联合指挥调度合力,在今年的中考期间强降雨应对中,通过考点+积水风险点联合调度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有效保证了中考各大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

目前的3.0版本汇聚接入防汛排涝相关各类网络舆情、市民热线、微邻里网格员、社会综合治理等城市内涝积水事件等水务工作间接关联数据,多维度掌握城市内涝问题第一手信息,形成了涵盖5大类532个数据目录的防汛排涝水务数据资产,集齐城市防汛排涝调度所需水情、工情、舆情“三情”拼图。

同时,构建集短信、电话、视频会议系统、音视频语音通信等于一体的融合通信平台,可实时接入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终端设备采集的现场视频图像,提供多场景、多通道、多手段的音视频通信功能,指挥中心随时可通过电话及音视频连线一线现场,远程指挥调度,与会者可通过视频会议终端、便捷式电脑、移动APP随时随地、随时更换与会方式参会。梅雨期期间,市水务信息中心累计保障各种指挥调度会议18次,有力支撑了城市防汛排涝指挥调度科学化、精准化。

多模融合 搭建“数字堤坝”的“瞭望塔”

武汉智慧水务排涝水系统将全市划分为5X5公里的407个网格,利用网格化精细短临降雨数据,结合城市内涝风险点,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对城市积水风险点、排水泵站运行效果、管网冒溢点等进行预判预测,快速分析雨水状况,在线分析城市内涝风险、泵站调度策略、水务负荷,实时提供调控设备和人员的优化运行方案,赢得城市排涝先机。

今年武汉梅雨期长达27天,遭遇5轮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梅雨强度强、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全市累计雨量平均达53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9.2成,排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位。

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排涝形势,武汉智慧水务系统表现出了强大的处理能力,梅雨期5轮强降雨期间,共精准感知内涝积水点21次,收集网络舆情204条,市民热线2152条,为排涝指挥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同时,在每轮降雨过后,结合整个城市排涝调度全过程,武汉智慧水务系统汇聚分析雨量、积水点位及深度、河湖港渠水位、闸站运行工况以及网络舆情、市民投诉等各类数据,进行整场排涝应急调度复盘分析,总结不足,完善机制,不断提升预报预警精度和城市排涝应急能力。

既助力防内涝,更支撑防外洪,武汉智慧水务系统不断增强对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搭建起“数字堤坝”的“瞭望塔”。

6月27日武汉启动防汛Ⅳ级响应,7月1日—8日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截至目前共经历2轮编号洪水,长江汉口站水位最高达28米,位居历史第九。

武汉智慧水务防洪水系统充分汇聚长江、汉江、中小河流及全市水库湖泊水位实时监测数据,包括三峡、丹江口水位及进出库流量数据,全面集成堤防、历史险工段、水库等防汛设施视频监控,让水雨工情等信息一目了然。

同时,探索构建新洲区举水水文水动力模型,并集成长江、汉江全流域的预报成果,及时掌握河道水位变化趋势,提前预判防洪风险,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定向推送预警信息,为应对洪水灾害赢得宝贵时间。


监测叫应 架起防汛排涝“空中生命线”

积极探索AI、北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防汛排涝工作方方面面的应用,及时发现风险事件,及时叫应相关责任人,架起防汛排涝工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空中生命线”。

积水监测叫应

综合利用物联感知、网络舆情、市民投诉、AI识别等多种手段,实时感知全市积水事件,并第一时间推送短信到对应责任人,便于及时抢排,降低积水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高水位监测叫应

通过实时、预报水位及水务设施的风险水位比对分析,自动判断水务设施的风险程度,短信提醒沿江沿河堤防、历史险工段、通道闸口、穿堤泵站等设施防汛责任人,提前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

山洪灾害监测叫应

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结合降雨预报及降雨实况,达到阈值时通过短信、电话及时叫应区、街、村相关责任人,直达基层,及时采取避险应对措施。

北斗位移监测叫应

在部分历史险工段、小型水库布设北斗位移监测设备,24小时实时监测堤防、大坝安全运行状态,发现隐患及时发送提醒,便于及时处置,避免“小险”成“大灾”。

白蚁监测叫应

在重点地段埋设白蚁感知探头,实时监测白蚁活动情况,定位白蚁活动区域,便于及时消杀,有效降低白蚁对堤防的侵蚀。

溺水风险AI识别叫应

今年汛期长江持续高水位运行,武汉江滩成为市民亲水戏水的网红点,为确保市民生命安全,智慧水务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靠近危险水域的人群,通过高音喇叭及时告警提醒,并第一时间告知江滩管理人员,最大限度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眼下,我市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排涝最关键期。在传统“人防”+“物防”的基础上,武汉防汛排涝立足于应对日益复杂的气候挑战,正不断提高防汛排涝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持续向“智防”纵深发力……


市水务信息中心供稿)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