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有我 · 党员先行 | 演讲撷英(二)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在惊涛骇浪的最前沿,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的主战场,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以舍生忘死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与为民情怀。为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市水务局推出“抗洪有我·党员先行”专栏宣传活动。聆听先锋故事,感悟精神伟力,学习抗洪知识,掌握避险本领。从先锋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在伟大的精神感召下凝聚起投身支点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让伟大的抗洪精神薪火相传,让党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鲜艳夺目!
演讲撷英
7月1日下午,“抗洪有我·党员先行”演讲比赛决赛圆满落幕。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讲稿,诉说着真实的抗洪故事,唱响了动人的英雄赞歌,激荡起深切的精神共鸣。选手们的精彩讲稿,带您走进一段段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难忘岁月。
《一腔热血卫大堤 五水战略践承诺》市江滩办 李晓
在武汉江滩防汛陈列展内,一组英雄群像格外引人注目。游人经过这里,往往驻足良久,思绪仿佛被拉回到1998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份。
1998年汛期,暴雨频发,江河俱涨。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沿线多个口岸突然决堤,人民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在抗击这场特大洪水中,有这样一位英雄,抱着“人在堤在 ,慷慨赴难”的信念,把自己的一腔青春热血永远留在了他守卫的大堤之上。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挂像英模,抗洪英雄——李向群!
1998年8月4日,年仅20岁的李向群随部队奔赴湖北省公安县参加抗洪抢险。此时,荆江段最高水位达到45米,险象环生。第一次与洪水交手,李向群冲锋在前,面对着近百斤重的沙包,他没有退缩,一天下来,他扛沙包近300袋,是全营扛沙包最多的战士。双肩全部被蹭破,鲜血染红了军衣。
部队到达不久,幸福闸一带出现管涌,李向群主动请缨,跳入浑浊的江水中,填堵渗水口。他的右脚被破损的闸门撕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但他强忍剧痛,奋战几个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
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他成为第一批火线入党的战士。当天晚上,他郑重地在救生衣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全力以赴!
17日上午,连日的劳累与烈日的暴晒,李向群晕倒在了大堤上。 随后的几天,他更是多次晕倒,看着李向群第四次带病冲上大堤,此时的他高烧近40度,指导员再三劝阻。但是,眼前是波涛滚滚的洪水,身后是受灾的群众,李向群毅然地扛起一袋沉重的沙包冲向了大堤,可就在他距离大堤顶部一米的时候,他重重地摔倒了。
倒下后的李向群被战友们紧急送往医院,经多方抢救无效,这位年仅20岁的英雄再也没有站起来。
离去尚是年少,归来已成忠魂。李向群用生命与洪水搏斗,谱写了一曲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这精神穿越时空,响彻荆楚大地,更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位水务人的心中!
作为98抗洪的英雄代表,李向群烈士的纪念像一直陈列在武汉防汛纪念馆内。他的事迹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滩人。二十余年来,每当汛期来临,长江水位攀升,江滩人始终坚守在防汛第一线;当洪水退去,重归宁静,江滩人又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市民休闲、漫步的“人民乐园”。
今天,我们站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肩负着以“五水战略”服务支点建设的时代重任,水务人责重如山,使命光荣。
新时代的水务人,当如何干?
我们将传承那份“人在堤在”的忠诚信念!秉承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筑牢水安全防线。无论是巡堤查险、科学调度资源还是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都要像李向群守护大堤一样,一丝不苟,恪尽职守,确保江城安澜,碧水长流。
我们将发扬那种“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面对水环境治理的复杂挑战、水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城市内涝的顽疾,以科技为矛、以实干为盾,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在每一次应急抢险中冲锋在前,在每一项工程建设中精益求精,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我们将凝聚那股“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五水战略”是系统工程,需要水务人的精诚协作,更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德。我们要当好治水先锋,更要成为联结者、宣传者,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一位市民的力量,汇涓成海,共护母亲河,共建美好家园!
李向群用生命守护的堤坝,如今已化作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这堤坝,不在脚下,而在心中;这堤坝,守护的不仅是江河,更是城市的未来与人民幸福!让我们以英雄的精神为炬,将满腔热血化为泽被江城、守护水脉的实际行动,在“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的新征程上,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和担当,书写属于武汉水务人的壮丽篇章!让清澈的江河、安澜的堤防、宜居的水岸,江城的碧波,成为我们对英雄最深切的告慰,对人民最郑重的承诺!
《铁血锁苍龙 江堤党旗红》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 张倩钰
站在这片承载着江城记忆的土地上,我仿佛听见长江奔涌的浪涛声中,回响着一代代水务人与洪水搏斗的呐喊。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有一块“生死牌”格外醒目。跟着它,我们来到了1998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江汉关水位持续攀升,龙王庙险段告急!危急时刻,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龙王庙高高飘扬,由党员组成的“敢死队”挺身而出。他们跳入浑浊的江水,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他们扛着沙袋,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来回穿梭,困了就靠着堤坝打个盹,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在跟洪魔战斗了46个日夜后,龙王庙保住了,武汉守住了。龙王庙大堤上分别树立过4次生死牌,每一次都有江汉水务人的名字。发扬抗洪精神,就是“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承诺。
抗洪精神,更流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全国劳模张猛,30年如一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猛疏捞突击队”,平均每年疏浚管道2.7万米,处置排涝问题和窨井盖破损问题7000余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江汉活地图”。还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得祥,有一次,他半夜接到紧急任务:一位七旬老大爷在家中被粪水围困。刘得祥二话没说赶到现场,用铁丝一节一节地疏通。局部粪渣不好捞,他就用手指从铸铁管内往外抠,铸铁管内壁布满毛刺,刘得祥的手被划伤,经粪水一染,火辣辣地痛。凌晨2点,咬牙坚持的刘得祥最终将管道疏通。老大爷夜不能寐,连夜写下感谢信。发扬抗洪精神,就是“像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的坚守不移。
时光流转,抗洪精神代代相传。2024年湖南华容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年轻干部,也是退伍军人的潘凯主动请战,到达现场后,看到近50平方公里的民宅和农田被江水淹没,他再也顾不上血吸虫、蜈蚣、毒蛇的出没,整个人泡进了田中,烈日下,他后颈的皮肤渐渐剥落,露出鲜红的新肉,又在暴晒中结痂,一位大娘递来一碗茶,看到他胳膊上晒伤后的层层蜕皮,心疼极了:“哎呀,怎么晒成这样了!快歇会儿吧!别累垮了身子!”潘凯笑了笑说:“大娘,我是军人,这点苦不算啥。您放心,我一定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住回自己的家!”“戎装虽脱,军魂犹在”,他用行动默默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担当;发扬抗洪精神,就是向党组织主动递交“请战书”的无我境界。
我时常想,作为水务年轻党员,我该如何发扬抗洪精神?像疏捞工人那样在地下管道清淤挖泥,还是像前辈那样用双手直面脏污?不,我不必如此,我沐浴着时代的红利,站在劳模的肩膀上,我已不必如此。但,我是100271000分之一的党员啊!这是光荣,更是责任啊!我愿意,在狂风暴雨的深夜实时观测水情变化;我愿意,在防汛时期毫不犹豫放下车票奔向一线;我愿意,在渍水漫过脚踝时,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孩子;我愿意,用新技术、新点子给水务事业换上“新衣裳”……这,就是新时代水务人传承抗洪精神的模样!我愿意,我愿意,你愿意!
《经纬无声处 共筑安澜魂》局规建处 陈凯
提起抗洪,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惊涛骇浪中,子弟兵以身筑墙;狂风暴雨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家园告急时,乡亲们徒手托举希望。这些,都是抗洪精神最震撼人心的画卷!
但今天,我想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战场。这里,没有惊涛拍岸,没有生死呐喊,只有不眠的灯火、堆积的图纸、流淌的数据。他们,是水务战线的“蓝图卫士”,在无声的战场,以智慧为刃,以担当为盾,默默编织出,城市安全的经纬。
万众一心:绘就协同作战的“安全蓝图”
防洪如弈棋,落子看百年。科学精准地规划,就是防灾减灾最关键的先手棋、定盘星。
他们紧贴国家和省市战略,将流域治理和五水统筹,紧紧拧在一起,融入规划蓝图。眼镜滑落鼻尖、指尖敲击键盘、报表散落桌面、图纸堆积如山,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写照。防洪排涝体系建立、城市生命线升级、现代水网构建——每一项布局,都是他们为城市韧性安全,夯下的坚实基础。
立足扎实研究,他们正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水务发展“十五五”规划,把“防”的理念贯穿始终。科学推进蓄滞洪区建设,为洪水备好“容身之所”;优化防洪工程体系,为城市安全织密“天罗地网”;锁定重大项目清单,为安全韧性定位精准坐标。每一次论证,每一次完善,都凝聚他们,对城市安澜最深沉的守护,对未来安全最长远的担当。
顽强拼搏:锻造抵御洪魔的“钢铁防线”
再好的规划蓝图,也需要坚实的工程来支撑。项目统筹谋划、精准落地、高效管理,就是他们的“主战场”。
他们是项目攻坚的“调度中枢”,科学编制300多个项目计划,像拧紧发条一样加强调度,责任到人、节点倒排、挂图作战。他们是“调度员”,更是“联络员”,主动出击,穿针引线,并肩作战、合力攻坚,只为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利好政策,他们化身项目资金的“精算师”与“突击手”。还记得23年的中秋节,特别国债政策的消息刚出来,局里第一时间组建攻坚专班,领导坐镇指挥,8天假期,坚守岗位,白加黑、连轴转,通宵打磨项目,精准对接投向,正是依靠这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水务项目争取国债,成果丰硕,得到省市领导的签批肯定。三年来,我们66个项目,争取到44.8亿国债资金;27个城市更新项目,争取到1.74亿专项资金;16个重大项目,挺进国家和省级项目库;984个储备项目,正蓄势待发,剑指新一轮资金。
项目建设中,他们是铁面无私的“质量安全监督员”。完善市区监管网络,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建管能力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聚焦隐蔽工程、关键节点,铁面开展“飞行检查”。面对说情压力,他们只有一句话:“质量差一厘,洪水破千里。”
敢于胜利:在闭环提升中谋划长远
洪水退去,新的战斗又开始了。他们第一时间深入灾后评估,面对问题,不回避、不粉饰,深入剖析原因,直面工程短板,反思管理漏洞。复盘痛点,直击难点,冲着问题去研究,找准短板图提升。灾后评估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改进的新起点,他们将精准反哺新一轮规划研究,推动理念升级、标准提升、布局优化。
他们正在致力于推动建立“规划引领→项目落地→实践检验→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体系,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安全引擎”,驱动着城市防洪保安能力螺旋上升。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案头不灭的灯火和心中不熄的信念。他们用无声的坚守、专业的担当、长远的谋划,在隐形的战线上,为我们的家园,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堤坝”。
经纬无声处,共筑安澜魂。他们,将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熔铸在了这方寸蓝图的毫厘之间!
《一件救生衣的晴雨日记》 市流域中心 黄舍典
我,是一件救生衣。我经历过温柔日光的轻抚,也感受过暴雨中最滚烫的心跳。在我平凡的“衣生”里,见证着一段段关于责任与坚守的故事。
清晨,太阳斜斜地照进仓库,我知道,又到了与阳光约会的日子。他布满老茧的手轻抚我的肩头,眯着眼,检查每一处缝线、每一根扣带,就像端详自己的孩子。“汛期要来了,得让你们晒晒太阳。”话音未落,那双厚实的手掌已稳稳托住我的后背,轻轻将我抱起。靠在他胸前,听着沉稳有力的心跳声,混着仓库里淡淡的机油味。
他抱着我穿过整齐的货架,绕开一旁的编织袋、彩条布,这些朋友不喜阳,他们等着搬家。空地上,我舒展着微微发硬的布料,任由阳光浸透每一寸经纬。不远处,他正抱着其他小伙伴排队,嘴里还念叨着:“可不能有一丝马虎,关键时刻,这都是救命的家伙儿。”烈日下,汗水浸透衣衫,可他看我们的眼神却始终专注。我感受到他指尖的温度,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我忽然懂得,这看似寻常的晾晒,藏着守护整座城市的秘密——原来,平安的背后,是无数这样的清晨,是水务人千万次细致入微的准备。在精心照料下,我们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等待着使命的召唤!
那天深夜,乌云骤然压顶,暴雨倾盆而下。应急灯昏黄的光晕,掩不住值班室压抑的咳嗽声。“叮铃铃——”急促的铃声像一把利刃,生生撕开浓稠的雨幕。他猛然从椅子撑起,带翻了桌上的保温杯。“急需物资,立刻支援!”他佝偻的脊背绷紧如弦,迅速奔向我。“兄弟,咱们得上!”他扛起箱子冲出门的瞬间,雨水顺着帽檐,砸在我身上。
一双手接一双手,迅速将我们拿起、穿上,裹着熟悉而坚定的温度,我看到一片比星光更亮的坚毅!泥浆裹满裤腿,雨水灌进胶鞋,却没有人停下前行的脚步。昼夜在汛情中模糊了界限。手电筒的光,照亮他们巡堤查险警惕的双眼。每一道管涌排查,都写满了守护的决心;每一袋防汛砂石,都凝结了冲锋的力量;每一次弯腰起身,都在与时间赛跑!
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逆行”的重量——那是湿透的衣衫下微曲的脊梁;是在病痛与疲惫中,依然选择向暴雨挺进的决绝;是党徽与我反光条交织成的、比闪电更耀眼的光!
四季轮转。我静守库房,任由阳光和雨水刻下责任的勋章。这就是我想说的故事,也是千万件防汛物资共同的见证——新时代的水务人正以铁肩担起山河重托,用担当践行铿锵誓言,用永不褪色的初心筑起永不溃堤的精神长城!洪水终将退去,但这份镌刻在堤坝上的水务担当,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奔涌向前,永远炽热、滚烫!
(局机关党委、团委、规建处、市流域中心、市江滩办、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