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 筑基励能 | 管理“有招”(三)
武汉市水务局持续强化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在市局统筹指导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管理经验。为凝聚行业智慧,共促管理提升,全面提升水务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水平,推进水务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开展全市水务工程建设领域优秀管理经验系列推介分享,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家头水厂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余家头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由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目前项目正锚定关键节点全力冲刺,30万吨/天净水构筑物的装饰装修及15万吨/天设备安装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与之连接的原水及清水管也在进行施工,计划10月份具备管道接驳及通水试运行条件。投产后日供水能力将达45万吨,惠及122万居民,显著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与韧性。
高标启航 体系化筑基
市水务集团根据《市城投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安全第一、文明施工、科技赋能、绿色引领”理念,锚定创新标杆安全文明工地目标。
市城投集团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了涵盖质量、安全、进度的综合管理考评机制,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项目通过构建科学管理团队,实施重点保障策略,并坚持“预防为主”,确保全员100%安全交底,为工程安全夯实基础。
“智”守安全,织密防护网
项目深度应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构建全方位安全监管网络。平台精准核验人员实名制与特种作业资质,杜绝无证上岗。
高清视频监控与AI智能识别自动预警现场违规;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塔吊、高支模等危险源。环境监测联动喷淋系统,PM值超标时自动降尘。
项目通过深入模拟推演优化方案,大幅缩短水厂单电源运行时间,降低风险。
3月新建110KV智能变电站两路电源均一次受电成功,建成12500KW“智慧电力心脏”,为武昌百万居民用水安全提供强劲保障。
“慧”提效能,建设加速跑
项目创新应用BIM技术于关键构筑物建设(如110KV智能变电站),通过三维建模优化管线布局,提前解决碰撞问题,减少返工。
项目推进“问题日清会”机制,协调各方资源,每日解决现场难题,保障建设质量。
“绿”绘匠心,质造双优树标杆
余家头水厂升级改造过程中,《提高水厂滤池底板止水带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加工成型一次验收合格率》等5项省级获奖QC成果课题,通过应用新工艺、优化流程,有效提升了一次验收合格率。相关成功经验已在项目内推广,为行业同类问题提供了应用实例。
针对水厂毗邻居民区的特点,项目落实“全封闭围挡+智能喷淋”治理扬尘,监测数据实时公示。
施工现场设置钢筋废料回收池等设施,推动建筑废料资源化利用。
施工区域广泛使用太阳能路灯和感应报警器,节能降碳的同时保障安全。
项目推行模块化施工,减少现场切割焊接,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对水厂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局规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