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5-08-01 15:08  |  武汉市水务局

科技赋能,智“水”江城:打造韧性水安全屏障


网格化降雨预报数字频闪

江河水位实时显现

泵站工况动态刷新...

在武汉市防汛排涝指挥调度中心,巨型电子屏上光影流动。这座24小时无休的“智慧中枢”,正是武汉智慧水务(一期)项目的核心战场。

自2022年4月启动建设,武汉智慧水务(一期)项目历经三年攻坚,14个子系统已于近期全部完成验收并投入实战。

为深入贯彻国家“数字政府”、水利部、住建部对“智慧水利”“生命线工程”相关建设要求,认真落实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战略部署,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集成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构建统一数据底座、融合共享多源数据、开发集成算法模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建成了6大核心业务场景(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促节水、严管水)、3个平台(水务大数据、应用支撑、综合决策指挥)、3个保障体系(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统一运维)和2大基础设施(云资源、物联感知),形成了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智慧水务综合性水务管理平台。

应用场景全覆盖:实战效能大幅提升

紧盯6大核心业务场景,全力打造武汉智慧水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推出移动版“武汉水务通”APP。

六大核心业务中的排涝水场景历经多轮迭代,实现精细化预警预报、多手段积水识别、多源数据融合、历史降雨复盘等功能。

其余场景完成基础版本开发,正结合水务业务管理流程持续优化,致力于为城市水安全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

数据资产大整合:全域感知一库通览

升级更新水联网、视联网平台,新建易涝点、水质监测、闸门开度仪、灌区干渠流量等300余处监测设施,立体感知网全面升级;

纵向贯通长江委、水文局各类实时水位及预报数据,各区水务设施空间及各类感知数据;横向联通武汉智慧城市大脑、城市运行中心、数公基平台以及气象、公安等涉水监测监控及事件数据,加速融合全域水务数据资源;

初步形成了1套水务数据资产,涵盖5大类共255个数据目录,归集数据1.68亿条,开发数据服务1120项、空间服务816项,数据资产库初具规模,为决策提供“一站式”数据超市。

平台能力再升级:业务构建敏捷快速

提炼业务共性需求,强化建设通用型、可复用型能力平台:

通用型业务组件:感知中心、事件中心、巡检中心、考评中心、填报中心等模块化工具;

通用型开发组件:“一张图”、融合通信、AI分析、专业模型、微服务等通用引擎。

实现各场景应用模块式开发、复用型开发,同时也可实现跨场景、跨业务、跨平台的数据融合及分析,支撑市区两级平台“共享、共建、共融”。

决策指挥智能化:平战一体高效响应

综合决策平台“一屏统览、远程联动”:

集成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三大决策指挥场景,实时可视化展现关键涉水指标、实时监测监控、预报预警信息以及应急资源;

通过“武汉水务通”APP、无人机、手持终端远程研判险情,提升一线会商效率;

支持低代码快速搭建个性化调度场景,灵活应对日常管理与应急响应。

智慧城市深融合:反哺数字城市建设

为数公基平台提供全市湖泊以及重要河流、港渠、水库及主要排江(湖)泵站的空间及基础属性数据,完成全市水务基础设施统一编码赋码上图;

向城运中心输出7大类65项城市运行体征及空间数据服务,落地“智慧排涝”“数字防洪”2个城市安全应用场景;

推进全市水务一体化融合建设,在黄陂水库数字化项目以及长江新区防汛水务数字化项目中充分复用市级智慧水务建设成果。

科技创新加速度:小微场景解决难题

达成前沿技术试点落地:北斗位移监测(龙王庙、月亮湾险段)、数字孪生黄机河流域、AI白蚁监测、内涝感知设备、DeepSeek、Ima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完成小微场景创新:防溺水、湖泊卫士、河湖图斑、巡查巡检、领导日程、周计划填报等轻量化应用上线。

武汉智慧水务(一期)项目不仅获得了IDC智慧城市特别奖-数字城市领军者、入选新一批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创新应用案例库,其核心的防洪水、排涝水等应用场景更在支撑2024年、2025年防汛排涝指挥调度实战中发挥了显著成效。未来,武汉智慧水务将持续聚焦“实用、管用、好用”目标,深化数据融合应用,推动系统平台建设应用向更高水平迈进,切实为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市水务信息中心供稿)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