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5-08-18 16:08  |  武汉学习平台

基层动态 | 东湖高新区以系统治理筑就韧性城市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强调要“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这为城市水务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支柱,城市水务系统成为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场。

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也曾面临严峻挑战。从“九龙治水”到系统治理,高新区环境水务局着力探索城市水环境治理新路径。

“九龙治水”困局下的破题之道

此前,东湖高新区排水治理存在“九龙治水”的困局:多平台权责交叉、协同不足,雨污管网底数不清,系统化建设空白,地下管网的雨污混排、堵塞病害等“城市病”尤为突出。

治水非一日之功,既需决心更需方法。高新区以高位统筹凝聚攻坚合力,今年以来,在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下,区环境水务局牵头制定《雨污水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紧扣水安全与水环境提升核心目标,创新实施“清底数、查问题、抓整改、建体系”攻坚策略,先后完成管网一般性普查、“问题排口、渍水点、污水翻水点”三优先整治、污水井翻水点专项攻坚三大阶段。以“清、查、改、建”四字诀精准发力,高新区雨污排水体系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智的跨越,阶段性成果显著。

“清”字为先:摸清城市地下“家底”

为摸清城市地下“家底”,高新区环境水务局组织多支专业力量对雨水、污水管网、排污口及排水户等基础数据开展详实摸排。在雨水治理方面,依托南湖、汤逊湖等9个湖泊构建雨水系统,划分小流域单元,理清源头、过程、末端、河湖四个流域层级,形成湖泊为一级、排口为二级、市政干管为三级、排水单元为四级的排水格局。通过绘制雨水路线流向图,动态呈现水流全程,并以排水单元为最小单位,结合监测实现“精确到户”的排水感知,为小流域治理提供支撑。

污水治理则围绕龙王咀、汤逊湖、王家店、豹澥、左岭、花山等6座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水系统,按分区单元梳理,从末端污水厂到源头排水户,形成污水厂为一级、泵站为二级、市政干管为三级、排水单元为四级的排水格局。同步绘制污水路线流向图,清晰展示污水从源头排水户到末端处理厂的全过程,助力小流域系统治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工作人员就完成了16条重点港渠261个排口、663个地块的排查,清理了23个渍水点上下游的49条道路,已清理21个污水翻水点上游的191条道路及181个地块。这些详实的数据,为后续治理提供了精准的“作战地图”。

△连夜排查光谷七路沿线管网

“查”字为要:精准锁定问题症结

今年汛期,排水五队在巡查中发现,光谷七路与高新二路交叉口的污水井存在异常:晴天时,这个本应干涸的雨水排口却有持续的水流。这很可能意味着上游存在污水混接。

△“蛙人”下井排查光谷七路管网问题

该区域白天车流量极大、污水管网高水位运行,高新区环境水务局敲定夜间排查方案,明确“封堵一段、排查一段”的攻坚策略。攻坚人员分段封堵管网,由专业蛙人在浑浊污水中探查。经连续8个夜间奋战,终于查明症结:光谷七路污水主干网淤积严重削弱过流能力,管网存在多处结构缺陷与破损,最严重处逆坡近1米。

区环境水务局同时紧盯排口污水问题。通过沿线溯源,精准查实九峰明渠高新大道排口上游芒果餐厅排污管破裂,餐饮污水经雨水管网偷排港渠;锁定豹子溪高新二路排口上游满庭春地块雨污混流、佛祖岭东街路边市场面源污染等典型问题。

查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区环境水务局采用无人机航拍与人工徒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个可疑点位都进行彻底排查。截至今年7月,全区累计查明各类问题304个,形成了详实的问题清单。

△焕然一新豹子溪

“改”字为本:靶向治疗城市“顽疾”

高新区环境水务局针对前期“清”“查”环节发现的排水症结,创新推行分类整改机制:有项目依托的由平台公司牵头改、简单问题实施应急快改、地块权属问题压实业主改、系统性问题纳入项目谋划改。

聚焦污水减负,高新区打出“组合拳”根治污水翻水痛点。在高新大道国采中心区域,联合纪工委全程监督,督导省科投清理建筑垃圾、打通三泰街、神墩三路污水堵点,协调修复5处管网病害,执法督促驿山高尔夫等7处地块完成内部整改,用“全链条攻坚”实现污水翻水问题“标本兼治”。

紧盯污染削减,多部门联动拔除排口“生态病灶”。通过压实规划、街道、开发商、物业四方责任,完成172个问题地块整治及59个问题排口销号。对绿地理想城等小区物业强化督导,对九峰、豹澥等街道马路市场开展执法整治,以“零容忍”态度守住每一个排污口的生态底线。

围绕排涝畅通,靶向攻坚渍水点“血管梗阻”。坚持“项目+应急+管理”三措并举,完成34个渍水点上下游问题销号:九龙互通区域依托流域治理实现雨水分流,科技一路开挖被填埋排口打通排水通道,用精准整改让“雨天看海”成为历史。

截至目前,已累计整改各类问题204个,让沉积多年的排水顽疾得到精准治理。

△九峰溪游人如织

“建”字为翼:智慧赋能长效治理

在高新区的智慧水务建设中,“建”字诀被赋予了全新内涵。通过布设排口等水质水量检测仪131个、管网液位仪33个、渍水点监控40个、渍水液位仪63个,推动管理由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为“清、查、改”提供长效保障。

这张以城市地图为底版的“智慧管网地图”,将全区的水务资产尽收眼底——从9个湖泊到11座水库,从28条港渠到477个排水口。1958公里的雨水管网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与839公里的污水管网共同编织成地下生命线。1410家持证排水户的信息标注,让这张水务“体检报告”更加完整。

防汛智慧系统更像全天候值守的“水管家”,641个监测点与56座智能泵站如同敏锐神经末梢,实时感知管网运行“脉动”。它可以精准锁定问题排口、渍水点、污水翻水点对应小流域、污水单元,排查发现的问题可即时上图,实现“一点即清”的可视化管理,这套系统还自带“成长记忆”功能,问题发现时间、整改节点等全流程留痕。

深化雨污体系建设攻坚任重道远,关乎城市的长远发展与民生福祉。东湖高新区从“九龙治水”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建设韧性城市,努力将对“无惧风雨”的向往变为现实。

高新区环境水务局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继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攻坚行动。围绕“管网安全、水环境安全、水安全”三大核心,以“清、查、改、建”四字方针为抓手,做到精准排查找病灶、科学整改消除隐患、高效建设补强短板,筑牢城市发展的水务根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转载自武汉学习平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