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 筑基励能丨“有招”分享(六)
武汉市水务局统筹推进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持续强化,一批优秀管理经验应运而生。为汇聚行业智慧,共促管理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全市水务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特推出优秀管理经验系列推介活动。本期推介项目: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
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是武汉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由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项目法人,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新建1座地下污水处理厂(旱季处理规模15万m3/d,雨季处理规模20万m3/d)和2个调蓄池(调蓄容积20万m3),地面新建2个城市综合公园(面积2.1万m2)。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变武昌旧城区和晒湖地区雨污混流的现状,全面提升水质,充分发挥巡司河的生态服务功能。项目立足智慧建造,形成了集质量标准化管理、智慧工地监管平台、BIM应用等为一体的质量管理手段,着力打造高质量水务工程新标杆。
聚焦过程质量创优
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强化人员管理,提升质量意识。项目配足配齐技术质量岗位管理人员,并将分包管理人员纳入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培训交底。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目标、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以及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为主的质量意识教育和培训交底,开展质量知识竞赛,提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二是建立奖惩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质量规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班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质量规定、造成质量问题的,进行相应的处罚。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工人培训交底及知识竞赛
推行标准化施工,统一质量要求。一是标准引路。开工前,制作钢筋直螺纹连接、焊接、砌体、构配件等标准件,明确质量标准,对标标准件施工,实行首件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达标。二是样板引路。针对关键工序实行“质量样板引路”制度,在地连墙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支撑拆除施工等分项工程施工前,先打造实体样板,明确质量标准、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经考核合格后大面积施工。
强化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一是“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施工人员在完成本道工序后,首先进行自检,确认合格后交由下道工序的施工人员进行互检,最后由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专检,三检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二是“举牌验收”制度。地连墙成槽、钢筋笼制作、结构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联合监理落实举牌验收制度。
三是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对钢筋、水泥、砂石等主要材料,检查其出厂合格证、质保单,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检测合格材料才能用于施工。实行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化养护,保证混凝土质量。
四是钢筋加工及混凝土试件。建造钢筋自动化加工工厂,保证钢筋加工质量。
深化新技术应用
提高智能“质”造水平
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依托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立以1个数据平台、1个指挥监控中心、若干个应用功能的“1+1+N”的整体建设架构,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先进技术手段,实现项目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原材料溯源、隐蔽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数据上链存证,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市政慧云平台管理系统
BIM技术及深化应用。结合BIM技术,为深基坑开挖、结构施工及支撑拆除关键工序制作三维BIM模型,并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制作相关的工艺模拟视频,开展可视化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直观展示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注重技术成果转化
赋能企业质量管理
项目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转化为技术成果。目前已形成QC成果6项,工法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科研课题2项。
△技术成果奖状、证书
(局规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