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5-11-18 10:11  |  武汉市水务局

水务学思行 | 启东市以水兴农的经验与对武汉市的启示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市水务局组织46名青年骨干赴南京大学开展专项培训,为武汉水务发展寻策问道。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在水安全、水生态等领域进行了系统学习,更走进实验基地、治理河岸与示范村,深入学习“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主题报告1份、水经济案例分析8项和研讨交流材料40余篇。

立足新起点,我们将充分借鉴南京“三水统筹”模式,结合武汉实际,重点围绕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打造智慧水务、发展滨水产业三大路径,积极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治水营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临海,历史上饱受水患困扰。近年来,启东市立足江海资源禀赋,系统推进区域治水、生态养水和产业融合,实现了从“水患”向“水利”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以水兴农、农渔多元有机发展的新路径。其经验做法对于同为水资源丰富的武汉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启东市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系统治水,提升基础能力。启东市通过打通“断头河”、疏浚河道、新建控导装置等系统工程,显著提升了水系过流能力和区域排涝标准。例如,寅阳片区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43条断头河问题,从根本上缓解了农田淹渍问题,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启东水利建设系统工程一角

(二)生态养水,创新管护机制。启东市推广“以鱼护水”生态模式,通过“村供鱼苗、渔获归己、保洁自理”等方式,将河道保洁与生态养殖结合,既净化了水质,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元祥村、合作镇等地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吕四港镇通兴镇村通过“一户一沟”承包改革,激发了群众管水护水积极性,变“荒沟”为“富沟”。

“水面发包,以河养河”,承包户丰收

(三)多元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启东市依托江海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最鲜公路”等景观带,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同时,通过发展淡水扣蟹、海水虾蟹等特色养殖,使昔日荒塘盐碱地焕发新生,2023年相关产值达8亿元。

启东河湖岸线建设新貌

启东依托江海资源,发展水主题旅游业

二、武汉市以水兴农的主要短板

武汉水资源丰富,但在推动“以水兴农”方面仍存在以下短板:

(一)水资源统筹利用不足。武汉市水系发达,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水体连通性差、排灌系统老化、局部渍涝等问题,水资源在农业中的系统性调度与高效利用能力有待提升。

(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不够。虽然武汉已有“鳊鱼+草鱼”混养、“小龙虾+鳜鱼”轮养等成功案例,但生态养殖覆盖面仍较窄,不少区域仍以传统粗放养殖为主,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处理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三)产业融合层次不深。武汉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仍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旅品牌或融合项目,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在智慧渔业、水质在线监测、生态调控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尚未普及,科技对水产业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

(五)品牌建设与市场对接滞后。武汉优质水产品众多,但缺乏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支撑,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溢价。

三、对武汉市的启示与建议

借鉴启东经验,结合武汉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治水理念与机制。树立“系统治水、生态用水”理念,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与水系连通工程。鼓励村集体将适宜水面发包给农户或合作社,明确管护责任与经营权益,实现河道保洁“低投入、可持续”。可将小流域治理与产业规划结合,如在实施新洲区土河等治理项目时,提前布局后续农业或渔业发展,实现治水与兴农有机衔接。

(二)推广生态混养与轮养技术。扩大“鳊鱼+草鱼”“小龙虾+鳜鱼”等成熟生态模式应用范围。支持江夏区等地开展鳜鱼全年繁殖、错季上市技术示范,提升养殖效益。鼓励使用微生物制剂、水生植物净化等绿色技术,构建池塘微型生态系统,减少养殖污染。

(三)推动产业融合与品牌塑造。依托梁子湖、汤逊湖等优质资源,规划建设一批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水畔民宿、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整合各区优质水产品资源,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统一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借鉴启东“寻鲜之旅”经验,结合武汉体育赛事、文化节庆等活动,推出“游江城、品江鲜”等主题线路,增强农旅吸引力。

(四)强化科技驱动与智慧管理。加强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智慧渔业系统,实现水质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的智能化。建设一批现代化水产种业基地和循环水养殖示范园区,推动渔业向设施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

(五)完善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研究制定水面承包、生态补偿、品牌扶持等配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体生态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武汉市水务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南京大学培训班供稿)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