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爱我百湖 我是行动者!我为水环境保护代言
为纪念即将到来的第49个世界环境日
6月2日,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联合
在湖溪河入东湖子湖喻家湖口处举办了
“爱我百湖——我是行动者”主题活动
一大批民间河湖长代表
走进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场
共同见证湖溪河的变化
△ 东湖民间湖长——武汉华侨城小学代表向参会领导赠送“我是河湖长”水环境保护文化衫
△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晓辉教授团队、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湖溪河“民间河湖长”队旗
大步拓宽“清肠”
湖溪河排水能力提升
作为天然河道
湖溪河上游原为雨水汇流而成的小溪
下游为湖泊,故名“湖溪河”
这条河长约1530米,南起珞喻东路,北至东湖的子湖喻家湖,从华中科技大学穿流而过。
可随着湖溪河沿岸排口不断增加
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2018年
武汉市启动水体提质攻坚行动
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序幕
▼▼
按照“系统治理、全面提标、协同合作、重点推进”的建设思路,武汉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出资启动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
目前河道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河道已成型,工程最核心的初期雨水调蓄池已于5月28日封顶,整体工程年内完成。
两年“攻坚”,大刀阔斧,原本的河道成倍拓宽,抽干河水的河底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淤。眼下,湖溪河大变样,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
截污治本,湖溪河岸上
来了一场“大手术”
湖溪河“病”了
治标不能完全治愈,必须治本
分析污染成因,湖溪河综合治理
对沿岸的12个排口进行了逐一封堵
有些是上游来的污水
有些是校内未雨污分流产生的污水
找到污水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里的问题岸上“治”——在湖溪河上游,工程新建了截污工程;针对湖溪河沿岸排口,华科大在校内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这场“大手术”埋于地下,收效甚佳,雨污水不再混流,湖溪河卸下了“纳污河”的帽子。
初期雨水调蓄池位于湖溪河下游河畔,俗称“雨污中转站”。它可有效收集汇水范围内的初期雨水,净化处理后再达标入湖。
建设初期雨水处理设施,是从源头上截污控污的一大举措,在系统治水思维的引领下,武汉有越来越多水环境提升工程引入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优化水岸景致
一船可入东湖
河道已全部打开的湖溪河两岸
工人们正在加紧护坡的建设
不规则的护坡石镶嵌在混凝土中
显得美观又天然
原本位于河道上方的4座人行小桥
也因拆后重建变得更加大气宽敞
湖溪河直通喻家湖,喻家湖是东湖的一大子湖。雨季,湖溪河水涨,流入喻家湖;旱季,喻家湖水反哺湖溪河形成迷人水景观。
早在设计之初,就有学生提出,希望把湖溪河打造成为如剑桥康河般的绿水空间。通过治水清源、河道拓展、滨水塑景多位一体的改造,湖溪河的未来将打造成武汉版“英国剑河”,“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将变为现实。
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
多方共同守护
此次武汉首次创新引入的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
把多部门碎片化管理
整合成高度集成专业化的管理
水质提升从来都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
湖溪河综合整治
是政府、高校、企业和市民“共治”的结果
也是新时期武汉治水思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