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75岁“民间河湖长”风雨无阻巡江做公益,退休后从事志愿服务十几年
“提醒垂钓者一人一竿,一线一钩,再顺手把江堤边的垃圾带走。”28日上午9时,75岁的朱克木像往常一样拿上夹子、垃圾袋等装备,来到青山区临江大道建设六路口集合,开始了一天的巡江工作。朱克木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十几年,有苦也有累,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朱克木正在青山江滩边巡逻。记者涂光荧 摄
风雨无阻的“民间河湖长”
青山江滩作为长江主轴组成部分,是武汉市首个“江、滩、城”三位一体的生态江滩。近三年来,总能发现一群身穿红马甲提着垃圾袋的志愿者,每周在长江边进行两次禁渔巡逻。75岁的朱克木就是其中一员,也是这批“民间河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朱师傅”。虽然没有报酬,但不管酷暑寒冬,朱克木都坚持不懈地参与巡逻。
到江边后,朱师傅拿出夹子、垃圾袋开始熟练地工作起来。“这是您的鱼竿吧?一人一竿啊!”朱师傅边拾取江堤边零星的垃圾边对垂钓者说。据他介绍,2021年,国家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青山区新沟桥街道临江社区也组织了队伍,负责一段江滩大约三公里长,每周在长江边进行两次的禁渔巡逻,大家一般上午去,巡逻到下午才回家。
在江边巡逻时,突然下起大雨,堤边的路变得特别滑,但朱师傅依然步伐矫健。“你跟随我的脚步走,踩上这个石头再斜着走过来,那边不要走,会很滑……”走过多次,朱师傅对这条路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路况了然于心,指挥记者要踩着石头缝斜着往上走才不容易摔倒。“江边的天气变幻莫测,有时候艳阳高照,有时候又会突然疾风骤雨。”
“快进来躲一下,下雨了路滑,您别摔倒了。”一旁钓鱼的周先生招呼朱师傅。记者随朱师傅一行人躲进周先生的遮阳伞里避雨。
周先生是这里的老钓客,和朱师傅很熟,劝他道:“您不用巡也可以,我们都知道规定,只有周末才来休闲一下。”
朱克木笑着说:“在家待不住,还不如来江边走走,和您咵咵天。”
在巡江队的努力下,沿江垂钓的人数明显下降,也极少有违规行为发生。
志愿服务队在垂钓者伞里避雨。记者涂光荧 摄
“在划定可垂钓的江段,一人一竿,一线一钩钓鱼是被允许的。如果有违规垂钓的,我们就会上前劝说。”梨园街道关工委副主任胡凤英是朱克木的巡江队友,“开始也有不听劝的,但耐不住大家不厌其烦地劝导,很多垂钓者也是老面孔,偶尔碰到新来的垂钓者,朱师傅会让对方把渔线提起来看看,垂钓者也都很配合。”
“夏天的太阳很毒,冬天的风又冷得刺骨,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非常让人钦佩。”临江社区参与巡江的工作人员对长江日报记者说道,他是我们社区的志愿服务者之一,平时社区的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协助社区解决了不少问题。
“争取今年宣讲100场”
朱克木有个记录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参与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其中,进社区、学校、企业、青少年空间等地宣讲占据了他退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记录本里详细地记录了他每次参与宣讲的内容、参与人数及宣讲对象等,每周都有。“今年争取宣讲100场,目前已经开展40场。”朱克木说。
朱克木的本子里记录着日常参与的所有活动。记者涂光荧 摄
这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退休后担任洪山区梨园街道退休老干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曾获武汉市“文明市民”、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暑假里,朱克木还时常和社区一起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家风家教培育活动。“他的退休生活比上班时还忙!”关工委里有不少老同志都这样说。拥有洪山区“银发报告团”团员、街道“百姓宣讲团”“五老宣讲团”团长等多个身份的他,宣讲开展得十分密集。
即使退休多年,朱克木依然坚持学习,保持思想常新。“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就得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他的稿子一般都有四五千字,甚至上万字,这些年来他积累了10万多字的演讲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身边人、讲身边事。
“我从不对着稿子念。”朱克木介绍,为了达到最好的宣讲效果,“一小时的宣讲内容我得在家背三天稿子。”朱克木爱观察,看到一些发展成果、城市变化,反映党奋斗历程中的动人故事,他就记下来用到宣讲中。他的宣讲大家爱听,效果也好。
在洪山区青扬城市广场商业办公综合楼里,朱克木应洪山区梨园街道两新组织武汉智北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关工委邀请,为40余名管理人员、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宣讲,这也是他今年第40场宣讲。每次前去宣讲,朱克木要么骑着他的旧自行车,要么就是乘坐地铁公交。随身带上一瓶矿泉水和两个馒头,就是他的餐食了。
朱克木为武汉智北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宣讲。
常有人对朱克木说,“你应该多休息,多享受生活”。 可朱克木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竭尽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自2008年至今退休15年间,朱克木还担任了洪山区梨园街道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从居住地青山区新沟桥街道临江社区到洪山区梨园街道“五老工作室”20多公里路程,每周往返数次从不间断。其间不时到多个社区参加活动,宣讲、巡江、网吧巡逻等。
“巡视网吧里是否有未成年人,参与社区的垃圾清理、植树等文明创建活动,慰问、宣讲……每件事朱克木都参与其中。”新沟桥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居民们提到朱师傅时总是会竖起大拇指。
朱克木在网吧巡查中查阅上网用户登记情况。
在梨园街道对口的乡村振兴帮扶点新洲区高桥村,也经常出现朱克木的身影。“我在那里包保了困难家庭,会定期和街道干部去慰问,帮忙解决点实际问题。”临江社区的贫困家庭、困难老人,他同样会定期看望、捐款。
“八一”建军节期间,朱克木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慰问复员退伍军人。
2020年,朱克木还担任着“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承担着洪山区金禾中心的党建工作。这是一家集商业、公寓、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大厦,里面进驻有大小二三十家民营企业。
金禾中心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朱克木的筹划下,金禾中心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并在大楼里开辟一间专门的活动室。朱克木时常前去为党员们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使这里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朱师傅在街上发现共享单车倒了,马上就会跑过去一辆辆扶正摆好;每次为青少年做宣讲时还会特地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慰问困难家庭时也会买些米、油等生活用品一并带上……每个细节他都考虑到了。”梨园街道关工委副主任胡凤英说,他甘愿付出,不求回报,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虽然年事已高,朱克木依然乐此不疲:“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人投入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来。简单来说就是继续努力,走向新的目标,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加油!”
(转载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