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河长谈治河丨江汉区:做活江汉“水文章” 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总河湖长,肩负起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各地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4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持续强化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需要各级河湖长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总河长谈治河”栏目,分享各区总河湖长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由江汉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叶文静以《做活江汉“水文章” 答好绿色发展“生态卷”》为题,谈江汉区河湖治理,一起来看!
做活江汉“水文章”
答好绿色发展“生态卷”
江汉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 叶文静
近年来,江汉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河湖面貌和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西湖、后襄河先后获评全市“美丽河湖”。2024年,江汉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管水、治水、护水、兴水”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湖岸一体、湖网相连、水清岸绿、人水相依”幸福河湖江汉图景。
完善机制,夯实“管水”责任链条
加强组织领导,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织密河湖长巡河湖、保洁员管河湖、志愿者爱河湖的保护工作网。压实流域治理责任,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以考核推动党政同责再加压、履职能力再提升、部门联动再深化。紧扣江汉实际,签发总河湖长令,“一河(湖)一策”明确流域治理任务清单,形成以109个区街社区河湖长席位领责、7个联系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高效管控的工作格局。
系统治理,抓实“治水”专项行动
坚持从流域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综合施策,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开展“清管渠、畅排水、减污染”活动,结合城市更新,新建、改造混错接点位15处,修复100个管网缺陷,疏捞维护排水管网240公里,全面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巩固省级堤防达标建设成果,规范境内长江、汉江堤防岸线和张公堤管理秩序,加快推动江汉碧道建设,持续优化堤防防洪、景观、旅游、休闲、科普一体化功能,联动共筑河湖水域岸线管控防线。强化科技赋能,规范落实湖泊养护制度,深入推进机器荡子“数智化”湖泊养护试点,依托无人清洁船、水下机器人、智能作业多功能平台等,提升河湖治理保护智能化水平。灵活运用水生植物养护、湖泊鱼类调控、生态滤池等实验成果,及时处置蓝藻水华、绿棉等突发水质问题,有效减少水质波动频次,确保全区湖泊水质保持在Ⅳ类及以上。
协调联动,凝聚“护水”工作合力
深化水岸同治,扩面推进民意、汉兴等街道陆域管理试点成效,全面整合面源污染治理力量,用好“陆域管理督查员、执法员、巡查员、水务排水服务员”四支队伍,构建巡查管控、排水户调查、监管执法“三位一体”管控体系,精细化做好陆域管理。在“数智江汉”框架下积极推动智慧水务建设,通过增设水位、水质及水量检测感知设施等手段,实时监测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和渍水点,筑牢水域“安全网”。规范“两洗一餐”行业排水行为,深化排水许可证“帮办模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部门协同,加速办证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守正创新,营造“兴水”浓厚氛围
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建设1个“幸福河湖试点”、形成1套“幸福河湖管护工作机制”、完善1套包含河湖管护内容的“居民公约”,建立完善辖区河湖健康档案。巩固“党建+河湖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选聘20名区聘“民间河湖长”,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六进”活动,凝聚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思想共识,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体验感和获得感。依托江汉河湖风光、非遗文化,打造河湖+旅游、河湖+康养休闲等生态旅游模式,做强“风雅西北湖”等文旅品牌,持续放大河湖生态价值。
(江汉区河湖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