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河长谈治河丨硚口区: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硚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总河湖长,肩负起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各地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4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持续强化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需要各级河湖长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总河长谈治河”栏目,分享各区总河湖长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由硚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苏海峰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硚口》为题,谈硚口区幸福河湖建设,一起来看!
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硚口
硚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 苏海峰
千里汉江蜿蜒曲折,融汇硚口,勾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里,诞生了武汉第一度电、第一袋面粉、第一块肥皂,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曾聚集工业企业300余家。如今,“工业锈带”变“城市秀带”,99家化工企业全部搬迁,120万平方米滩地完成腾退,沿江而立的烟囱消失了,15公里的汉江绿带取而代之,与10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带、园博园、汉江湾体育公园、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形成了“两带四园”大江环抱、森林环绕的生态大格局。连续两年入选联合国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典型案例,“三生”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汉江硚口段幸福河湖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硚口江滩获评汉江首家省级水利风景区,“生态湿地张毕湖”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
2024年,硚口区将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大力发扬“闯码头、趟筏子、挑扁担”精神,深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河湖新格局。
守牢水安全底线 建设幸福安澜平安河湖
修编完善硚口区防洪预案、抗旱预案和其他专项预案,全面落实闸口、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四大责任人”,织密水旱灾害防御责任网,全面落实安全度汛措施,构建江湖安澜的防洪体系。以国家级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为抓手,围绕堤防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科学评价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实施汉江左岸汉口沿河堤水毁修复工程,完成硚口碧道连通及景观工程建设,切实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完成辖区排水专项规划,建立防涝、溢流风险模型,系统解决地区排水问题,消除渍水隐患。进一步加快辖区排水管网建设,定期组织疏捞维护,切实提升防涝排渍能力。
推进水环境治理 建设河畅水清健康河湖
以“一河(湖)一策”为指导,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做优“水生态”、做活“水文章”,稳步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全面落实流域河湖长制,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统筹协调、考核督办作用,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河湖治理能力水平。建立“河湖长+法院院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巩固“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成效,凝聚保障河湖生态环境司法行政监管合力。常态化开展河湖监管巡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整改,保障河湖岸线完整,蓝线范围内无接入污水排口、无“四乱”等情况。守护宗关“城市水源地”,强化河湖水质监测,加强水体水质维保,巩固提升“一江两湖”水质。
构筑水生态屏障 建设景美岸绿生态河湖
以汉江硚口段为引航轴,以张毕湖、竹叶海为助力带,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河湖建设。抓紧抓实汉江湾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精细物业、精绣绿化、精致环卫”三项行动,促进景区管养良好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聚焦连断点、通碧道、提品质,开展汉江沿线闸口改造、设施更新及智慧堤防建设,完善江滩配套设施,丰富汉江湾风景资源。充分挖掘沿江沿湖优质资源,实施生态修复、绿道筑网、绿色休闲、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等设计策略,打造具有硚口特色的滨水景观,打响硚口沿江沿湖文旅品牌,绘制现代版生态宜居新画卷,助推硚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水文化 建设历史传承文化河湖
深入挖掘硚口特色文化,将水文化与硚口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厚植河湖文化内涵底蕴。充分利用堤防闸口装饰,演绎硚口商贾文化、码头文化、冠军文化,讲好硚口水文化故事;在滨水空间建设中,突出展现硚口特色工业文化以及历史故事、乡风民俗、红色事迹等文化元素,搭建文化传承新纽带,打造文化传承新载体。加强新时代爱水护河先进典型事例宣传,组织开展“最美家乡河”“最美护河人”等评选,增强群众参与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每一位民众拥有强烈的建设幸福河湖的愿望,自觉主动地参与共同缔造河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硚口区河湖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