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河长谈治河丨汉阳区:创人民满意幸福河湖 建宜居宜业新兴汉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总河湖长,肩负起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各地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4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持续强化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需要各级河湖长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总河长谈治河”栏目,分享各区总河湖长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由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郭笑撰以《创人民满意幸福河湖 建设宜居宜业新汉阳》为题,谈汉阳区幸福河湖建设,一起来看!
创人民满意幸福河湖
建宜居宜业新兴汉阳
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 郭笑撰
汉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共抓长江大保护作为政治任务抓牢抓实,纵深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打造守护安宁的“安澜之河”
汉阳区始终把防治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严守的底线。通过实施汉江南岸综合治理等堤岸防护工程,对两江护岸进行修复和加固,堤防设施和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汉阳长江堤防、汉江堤防分别通过省市级标准化管理评价。科学制定易渍水点“一点一策”,建立从雨情预报到渍情处置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区参与的保障水安全防线,新五里后堤入选全市海绵城市典范案例。下一步,汉阳将推动长江汉阳段国家级堤防创建,加快重点排水泵站建设,持续加强排渍响应能力,全力确保河湖安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造幸福发展的“富民之河”
汉阳区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非法采砂打击,长江汉江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强化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惠及群众4.9万户、17万余人。持续优化“获得用水”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推行“掌上办”“自助办”,拓宽“就近办”“全天候”办事模式,累计办理“一事联办”788笔、“就近办”24笔、“减证便民”专票邮寄服务285笔;落实落细“减、免、缓”用水优惠政策,为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缴水费、污水处理费800余万元,减免违约金20余万元;排水户办证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办、线上办和联合监管,汉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不断擦亮。下一步,汉阳将全面做好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水质监测,不断优化涉水服务,确保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用上舒心水。
打造环境优美的“宜居之河”
汉阳地处两江环抱,坐拥“十山六湖”,绿地水域面积占全区三分之一。坚持“防得住洪水、看得见长江、记得住历史”理念,大力实施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工程,升级南岸嘴江滩公园,建成杨泗港都市T台、汉水碧道,“废弃码头”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水岸秀场”,汉阳长江和汉江江滩公园实现全线贯通,让居民群众更好亲江近江。依托临湖滨江的优势,构建“一园一特色、一园一特景”的公园绿化体系,环路绿道长达28.2公里的墨水湖公园、三面环湖的露营打卡地龙阳湖公园、被誉为武汉“城市之心”的南岸嘴公园,都已成为生态宜居汉阳的崭新名片,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中心城区第一。下一步,汉阳将不断凸显滨江滨湖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绿色惠民,坚决保护两江岸线、擦亮汉阳湖光山色,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汉阳山水特色的精品园林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之河”
汉阳区始终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深化“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办理有关公益诉讼案件30余件,区内民间河湖长人数5年内增长10倍,2023年河湖长制考核名列全市第一。深化河湖港渠水生态修复,龙阳湖、墨水湖水质明显提升,莲花湖、月湖水质稳定达标,港渠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琴断口小河、莲花湖入选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推动雨污混错接改造,污水进厂浓度中排名中心城区第一。下一步,汉阳将继续抓好墨水湖、龙阳湖生态治理和港渠生态修复及岸线整治等工程,加快推进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常态化开展河湖排口监管整治,打造洁净、靓丽的生态岸线,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
打造富有内涵的“文化之河”
“悠悠两江水,千古知音情”,传承和发扬好丰富的水文化是汉阳打造幸福河湖最高的目标。汉阳区紧扣“三城一中心”建设战略布局,积极整合长江沿线文旅资源,串联古琴台、晴川阁、铁门关、大禹神话园等景点,加快推进4A级知音文化旅游区创建,做足滨水休闲观光旅游文章。下一步,汉阳将积极把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依托晴川文旅专业平台,进一步整合商文旅、全媒体资源,传承发展好南岸嘴朝宗文化、琴台知音文化、杨泗港码头文化等水文化“富矿”,以优秀的水环境和丰富的水文化助力宜居宜业新汉阳建设。
(汉阳区河湖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