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河长谈治河丨武昌区:建设幸福河湖 擦亮城市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总河湖长,肩负起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各地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4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持续强化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需要各级河湖长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总河长谈治河”栏目,分享各区总河湖长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由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范礼奎以《建设幸福河湖 擦亮城市底色》为题,谈武昌区幸福河湖建设,一起来看!
建设幸福河湖 擦亮城市底色
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 范礼奎
武昌因水而兴,自古有“九湖十三山”之称。水,涵养了古城武昌钟灵毓秀,亦曾成为城市发展之痛。近几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武昌人倍加珍视生态禀赋,系统施治,深耕细作,将河湖长制作为提升绿色发展品质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再到“水边巡”“陆域查”全覆盖,做实做足水治理文章。截至目前,辖区6个湖泊,其中2个稳定在Ⅱ类、4个稳定在Ⅲ类水质,4个湖泊获评武汉市“美丽河湖”。
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
持续推进流域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健全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三级河湖长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的统筹协调、考核督办作用;持续攻坚两大流域协同治理,配合市级加快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和调蓄池建设,启动红巷、秦简街、秦园路等排水主通道工程,实施武锅片、武昌北片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缺陷修复,健全完善排水管网,提高排涝标准;持续开展周期性排水管网清淤修复,推动武昌北和巡司河汇水区域污水达标单元创建,助推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排水许可整治,不断规范排水行为,严格污水源头管控,减少面源点源污染;持续组织河湖执法监管,整合街道、部门力量,广宣传、严整改、强监管,把每条河、每个湖、每公里排水管住管好,形成“河湖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水陆共治”的流域治水格局。
稳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
坚定不移护好“一江清水”,继续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巩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彰显“护一江清水东流”的武昌担当;坚定不移深化“碧水攻坚战”,科学实施以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湖泊水质提升项目,打好蓝藻水华防控战,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河湖水岸同治和精细管护,确保辖区湖泊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打造“全域美丽河湖”;坚定不移推进港渠综合整治,以巡司河治理攻坚为重点,开展明渠常态清淤和水面日常保洁,降低箱涵常态水位腾库容,减少雨季闸口溢流污染,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公众满意度调查,巩固水体综合治理成效。
推进“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水环境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巩固“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着眼重大涉水问题整治,依托检察机关检察监督、公益诉讼等职能,推动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用好监督举报服务等平台,及时处理和解决涉及河湖问题;强化社会共治,发挥民间河湖长、小小河湖长等协治作用,积极开展河湖长制进党校、进社区、进学校等“六进”宣传,增强社会公众保护河湖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治理保护、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
建设幸福河湖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的有益探索,是巩固河湖整治成果、系统治理河湖的重要举措,是助推武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武昌区将积极响应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落实好第7号省河湖长令,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擦亮现代都市城区生态底色,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夯实根基。
(武昌区河湖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