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河长谈治河丨洪山区:以“三个坚持”赋能聚力 推进洪山幸福河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行政区总河湖长,肩负起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各地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4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持续强化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需要各级河湖长统筹谋划、系统部署。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总河长谈治河”栏目,分享各区总河湖长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由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严中兴以《以“三个坚持”赋能聚力 加快推进洪山幸福河湖建设》为题,谈洪山区幸福河湖建设,一起来看!
以“三个坚持”赋能聚力
加快推进洪山幸福河湖建设
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湖长 严中兴
2024年,洪山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抓好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坚持“河湖长+”机制 全面增强治理能力
严格落实《湖北省河湖长制工作规定》,压紧三级河湖长工作责任,统筹多方资源力量,拓展“河湖长+”工作机制外延,形成河湖治理合力。
一是以“河湖长+司法”,强化协同保护。建立健全“河湖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凝聚治水管水攻坚合力。
二是以“河湖长+高校”,强化区校共治。整合辖区高校人才、科技资源,探索推行“一个校园守护一片河湖”共护模式,激发高校水环境治理责任,开展水生态治理研究,推进辖区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以“河湖长+民间”,强化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一小一老”积极性,联合人大、政协、教育、团委等部门,扩大民间河湖长、“银发护湖队”和“小小民间河湖长”规模,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协助搜集水污染、水治理问题,汇集民情民意共同缔造美好河湖生态。
坚持项目支撑 全面打牢治理基础
对标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工程项目为支撑,常态化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聚焦问题整改补短。针对前期环保督察反馈巡司河、南湖水质不达标问题,主动对接市级平台、协同兄弟城区,通过综合实施污水管道修复更新、排口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巡司河、南湖流域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按期完成反馈问题整改。
二是聚焦河湖水质提升。围绕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溢流污染控制等能力,加快实施青菱湖截污及水质提升、汤逊湖岸线护坡修整、沙湖港水质提升二期、野芷湖-南湖连接工程等水务项目,改善河湖水环境,着力构建河湖生态治理新格局。
三是聚焦堤防安全建设。加快推进武金堤堤防达标配套工程,修缮防汛哨所和防浪台,确保陈家山闸安全用水用电,进一步提高保障防洪设施安全水平。
坚持智慧管理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整合数据应用,加强水域岸线、河湖水质、管网排口动态监控,从污染源头、通道系统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统筹推动水岸一体共治智治。
一是打造统一调度平台。扎实做好河湖长管理系统推广使用工作,及时录入三级河湖长履职情况,建立形成历史督办、小散乱集中区域、水环境问题等项目电子清单,确保各河湖长全面掌握河湖动态,及时督促、协调处置相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对标“一网统管”要求,按照陆域+水域一体工作要求,将现有的河湖长制电子图纳入智慧水务系统,持续完善区级堤防、地下排水管网、泵闸站、岸线排口、监测监控设备、河湖边界线等信息,加快搭建区级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切实增强河湖治理信息化数字化能力。
三是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复合利用城市视频探头,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强化水域岸线、水位流量、泵站排口、低洼桥涵等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测,建立健全水务、气象、交通、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防洪排涝、精准调控提供及时、有效技术支持。
(洪山区河湖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