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10-09 15:10  |  湖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

基层动态丨旧貌换新颜,看小南湖“蜕变”之旅→


金秋时节,晴空湛蓝,微风轻拂。武汉市江汉区小南湖公园内,小塘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水草丰茂清晰可见;湖面野鸭戏水,湖下鱼儿嬉戏,水岸郁郁葱葱。

“而在这个夏天时,这里还不是这幅景象。”江汉区湖泊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四月底我们巡查时发现这里湖水出现浑浊透明度低,污染物与泥皮漂浮,经过检测,水质急剧下降。”从五月开始,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对小南湖小塘水体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综合生态调控。

双向发力 铺设后期水质治理防护网

“治理初期我们从内部检查和外部巡查两个方向着手进行,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工作人员介绍,内部检查就是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来检查湖泊水体的各项指标,为后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外部巡查则是组织人员现场不间断检查是否存在外来污染源。

经外部检查发现,小塘靠老年大学的一处污水管道出现破损,导致泄漏的污水直接流进了小南湖,严重影响了湖水的透明度。外部污染源找到后,区水务和湖泊局积极联系该老年大学安排专业人员疏通管道,查明泄漏封堵了泄漏口,截断外部污染源。

通过内部水质监测发现,湖泊水体中藻类过多且水温也处于适宜藻类生长的指标区间内,同时泄露进来的污水中还含有藻类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藻类爆发,从而影响后续水质治理工作。针对此问题,经研究,区水务和湖泊局采取了消杀抑制同步进行方案:使用合适的杀藻剂进行消杀,同时根据小南湖水体特点,采取降水以利于湖底沉水植物生长来限制藻类生长,为后期水质治理争取了充足时间。

逐个击破  实现水体透明度水质双提升

做完污水处理和藻类消杀抑制工作后,小塘水体水质有了明显提升,但透明度依旧不高。

经观察判断,可能是过量的各类鱼类扰动底部淤泥,影响了湖水的透明度。经研究,拟采取生态捕鱼方式控制小塘鱼类的数量。

鱼类控制过程中,发现有泥皮漂浮,而这种泥皮手感粗糙、一捻即碎,破碎后又会导致湖水变得浑浊。针对这一情况,及时采取先使用分解药剂进行分解处理,使用絮凝药剂将分解的漂浮物絮凝在一起后清理干净,再使用净水菌剂培养有益菌类来净化水体。水体治理阶段基本完成,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

经持续观察对比发现,小塘的沉水植物缺失严重,随即对小塘进行了沉水植物补栽,进一步改善和维护小塘水质及水生态。

截至8月底,小南湖小塘的湖水水质已有大幅度地提升,水体透彻,湖底的沉水植物均肉眼可见。

多方联动 长效守护江汉河清湖晏底色

治水不易,长效护水更难。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小南湖属江城水域面积最小城中湖泊,湖泊虽小,但治理难度并不小,为保证湖水长青,长效巩固治理成果尤为关键。在日常管护过程中,一方面由三方单位联动持续提供水质监测数据,包括区环保部门每单月的水质监测,湖泊维护单位每月定期检查结果,委托第三方不定期监测数据。三方配合做好水质监测数据支撑,可实现提前干预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治,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早化解,保持湖泊治理成果。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严格各级河湖长巡查履职,实施长效管护,凝聚民间河湖长、“江城河小青”等民间护水力量,用实际行动守护河湖生态,为江汉区湖泊日常维护和幸福河湖治理成果巩固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如今的小南湖旧貌换新颜,江汉区其他几处河湖公园也因生态调控与改造有了新气象。不远处菱角湖公园的一角,丛丛簇簇的秋日美人蕉花色斑斓,与菱角湖水上栈道、亭台湖景交相呼应,吸引市民和不少游客打卡拍照。这片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超2000平方米,是菱角湖生态修复和水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今年7月份得以翻新,改种美人蕉和鸢尾,花盛开后还兼具较好的观赏性,同时翻新养护相对容易,从萧瑟的芦苇荡“变身”花园,可谓一举多得。

西北湖广场的睡莲现下正值花期,一阵轻风吹过,杨柳依依,湖光掠影,竟然打破了湖水映城的一丝宁静;喷泉公园内的城中湖机器荡子经过“数智化”养护“活起来”,广场花坛花卉换新,活跃的色彩将公园装点的更有节日氛围;后襄河公园也在积极改造中,期待着年底与大家正式见面……

“近几个月的因湖施治,全区湖泊生态颜值再次刷新,水清了,岸美了,既有碧水清澈生态里子,还有高颜值景观的生态面子”。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在全面提升水环境水生态的实践过程中,将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幸福河湖江汉新图景。


(转载自湖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