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11-04 15:11  |  湖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

幸福河湖,城市绿心,再译东湖“治水密码”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第7号省河湖长令开展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要求,近日,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组织评选出2023年度省级幸福河湖20个(条)。

“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将推送相关专题,展示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及创新经验,为新时代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 新方法、 新实践。

建设城市生态绿心 打造人民幸福乐园

河湖概况

东湖泽畔,山水相依,人水和谐,城湖共生。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是城市生态绿心,盘绕105公里的绿道,环抱33.67平方公里盈盈湖水,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绘就出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美好画卷。

东湖,由郭郑湖、汤菱湖、筲箕湖等 10个子湖组成,岸线长128.22公里,具备调蓄、城市生态景观、娱乐游赏等功能。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目标,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谋划构建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多措并举推进东湖幸福河湖建设,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湖泊。


主要做法

观念先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山护水就是职责使命。东湖风景区在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栿堂主持下,积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谋划,创新思维,按照“制度治水、法治治水、生态治水”理念,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在各级湖长的带动引领下,全域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建立湖泊健康档案,促进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完成东湖年度健康评估、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自评估等内容。

△凌波门治理前

△凌波门治理后

规划引领,谋篇布局流域综合治理

按照《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东沙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等规划文件,东湖风景区围绕湖泊面貌改善、湖泊水质提升、湖泊生态修复、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增强、群众对环境满意度提高等方面,逐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完成了东湖水环境提升重点工程,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初期雨水和溢流污染治理工程、内源控制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工程等,并大力开展环保清淤、湖塘并治、排口整治等工作,实现了320万平方米“水下森林”种植,湖水日益清澈,内塘也呈现出“一塘一景一品”的美景。

△“水下森林”建设前

△“水下森林”建设后

制度护航,深入践行流域河湖长制

东湖风景区严格压实流域湖长制责任,全面建立市、区、乡镇、社区四级湖长制体系,以施行流域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推进官方、民间、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夯实湖长制工作基础。建立“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与行政执法管理职能的合力作用,对喻家湖周边违法搭建钓鱼台、违法房屋等生态环境环境问题探索利用公益诉讼方式进行联合整治。

邀请“民间湖长”及环保志愿者等社会监督力量参与湖泊、排口管理,加大社会力量监督,形成多方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东湖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除人力丈量东湖之外,引入“鹰眼”系统,对步行、船只难以到达的水域开展无人机空中巡查,不断强化湖泊水域岸线及排口、界桩、水环境治理设施巡查自检工作,助推管理工作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严防整治效果反弹。

△天涯海角治理前

△天涯海角治理后

数字赋能,科技助力智慧协同监管

科技赋能,让治水变“智水”。东湖风景区搭建起智慧巡护平台,建设“东湖智慧平台”与“东湖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新建浮标站、岸基站、水位流量监测站共计20处,全面覆盖湖长制工作、海事监管等各个方面。完善数据湖长体系,优化排口监管、管网溯源、数据驱动、闭环管理等具有“东湖特色”的个性化功能,为全面科学落实湖长制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加大湖长制工作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业务水平,用好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提高预判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

多措融合,发展弘扬新时代水文化

还绿于城,还湖于民,生态保护带来的不仅是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日益向好的水质、绿意盎然的青山,更是绘就出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美丽画卷。文化休闲设施、亲水设施配套数量日益增多,滨湖景观不断提升,东湖绿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历时8年,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成环成网,入画入景。东湖已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湖泊,成为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实践典范,“最美民间河湖长”评选、民间湖长巡湖、“汤菱湖节水”、“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节水宣传、东湖戏剧节等多项活动连番上演,东湖水文化、水生态建设价值不断提升。

经验启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厚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及其内在规律,强化物种栖息地保护、林地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保护,发挥山水资源特色,构建特色生态体系,打造东湖湿地特色公园城市,提升东湖生态安全屏障质量。

坚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增进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福祉

契合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物质需求转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东湖生态绿心,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把大东湖流域水综合治理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相结合,共建低碳绿色生活环境,让广大市民在东湖治理过程中感受东湖变化,享受生态红利。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凝聚勠力同心、久久为功的共识

积极探索推进建立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城市环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体系,实现城湖互融、绿色可达、设施共享、风貌协调,将环湖地区打造为城市起居室,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幸福河湖的变化。


(转载自湖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