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③:“三长联动”助推美丽青山建设
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③
武汉市青山区“三长联动”助推美丽青山建设
摘 要
武汉市青山区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的工作要求,围绕“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要求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工作实践。通过落实官方河湖长责任,强化流域治理与安全保护;通过壮大民间河湖长队伍,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挖掘优秀典型;通过建强数据河湖长功能,实现“人防+技防”结合。青山区“三长联动”推动河湖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协同转变,为美丽青山建设及河湖长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范式。
关键词
三长联动;河湖治理;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
引 言
武汉市青山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素有“十里钢城”美誉。根据中央、湖北省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和武汉市推进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要求,青山区坚持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官方河湖长责任,壮大民间河湖长队伍,建强数据河湖长功能,以“三长联动”助推河湖有序、有力、有效治理管护。
一 背景情况
2018年,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深化河湖长制推进“三长联动”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强力破解全市河湖治理管护难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河湖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武汉市青山区完善以官方河湖长为主导的全方位治理管护责任体系,健全以民间河湖长为主体的全社会监督参与体系,建立以数据河湖长为支撑的全天候智慧治水体系,努力以河畅水清助推美丽青山建设。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官方河湖长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区、街、村三级河湖长定期巡查、履职尽责,系统开展水域、岸线、陆域治理。
一是坚持大事难事带头做,持续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深入落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湖长的“党政同责”工作机制,发挥17名区级河湖长的“关键少数”作用,当好河湖管理保护领队,示范带动28名街道级河湖长、74名村(社区)级河湖长“挂帅出征”,种好河湖保护“责任田”,确保每条河流都管得好、每个湖泊都护得好。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通过签发河湖长令、巡查调研、暗访督查、召开河湖长会议等方式,奔着问题去、对准问题干,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履职尽责。
二是坚持水里文章岸上做,持续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流域与区域、水域与陆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直排和溢流问题整治,结合第二轮管网排查工作逐步实施新增混错接点和缺陷整改,推进青山东部污水连通管道建设工程(二期)、青山北湖流域再生水利用工程(一期)建设,启动污水单元示范区内管网建设。有序开展排水管网动态清淤疏浚,加快推进排水许可办证,2024年全年完成许可办证不低于1000户,将污染控制在源头。
三是坚持安全第一齐心做,持续强化河湖安全保护。充分利用“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法院院长”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强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河道采砂秩序维护、重点水利工程安全保卫、水行政执法安全保障。聚焦河湖安全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联合调研及执法检查,依法打击妨碍行洪安全、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维护河湖管理秩序。
(二)壮大民间河湖长队伍
青山区紧扣“开门治水”核心思路,将培育民间爱河护湖力量作为河湖生态治理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构建起全社会协同共治的河湖管护新模式。
一是搭建民间河湖长多元参与平台。2024年,青山区推行“民间河湖长”公开招募制度,秉持“专业+热情”的双重选拔标准,历经线上报名、资格审核等环节,遴选出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间河湖长。他们中,有深耕环保事业多年、熟悉辖区河湖情况的中学教师,利用日常走访及时发现并上报河岸垃圾堆放、污水偷排等问题;有热爱公益的退休职工,发挥自身号召力,带动身边人参与河湖保护宣传;也有青少年参与河湖保护的身影,辖区钢城一小、钢城二小、钢城十三小三所学校成功入选民间河湖长名单,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河湖保护理念在家庭和社会中广泛传播。
二是支持民间河湖长各展所长。各民间护河队伍发挥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工作。“长江曙光”志愿服务队为了避免长江沿线溺水事件的发生,根据容易发生下水游泳情况的重点点位,绘制出了“防溺水风险图”,还协调社区根据“风险图”制作了警示板,引导告诫居民不要在江边游泳嬉戏。除了绘制“风险图”,服务队还增加巡逻频次,发现情况立即施救。在巡查时间之外,还定期到社区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知识讲解等活动。老兵护河队以军人特有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制定了精确的巡查排班表,他们还建立了“发现-上报-跟踪-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雏鹰护河队聚焦青少年环保实践能力培养,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水质检测小实验”“水生生物观察”等系列科普活动。
三是挖掘民间河湖长优秀典型。来自青山区的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吴有才老师是河湖环境保护的忠实践行者。作为武汉民间河湖长资格最老的成员之一,他以自行车骑行方式走遍武汉市的江河湖泊及公园,每年骑行一万多公里,忠实践行民间河湖长的职责。吴有才老师是河湖环境保护的宣传员、领头雁,他积极推动河湖保护宣传进校园,先后在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钢城十三小等学校开展了环保宣教活动。“民间河湖长,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吴有才说,巡河护水,没有止境,环保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持之以恒,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近年来,吴有才老师先后被评为长江日报绿道联盟十佳志愿者、河流守望者先锋、武汉市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此外,在2022年水利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展的“最美河湖卫士”主题实践活动中,吴有才当选“全国最美河湖卫士”。
(三)建强数据河湖长功能
一是聚焦需求牵引,牢牢把握建设目标。在深入调查青山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现状的基础上,青山区智慧水务“数据河湖长”项目一方面围绕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进行策划、建设。通过监测站网建设,利用实时监测、预测预报、视频监控、水务巡查、共享接入、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全面采集防洪相关的雨情、水位、工情等数据,为辖区防洪排渍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围绕河湖长制工作六大任务进行策划、建设。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及智慧水务“一张图”,同时对接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视频监控应用系统、移动应用APP等子系统,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结合”转变,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
二是聚焦应用至上,重点突出适用功能。突出问题导向,实施前端监测监控站网、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等四个部分的建设,重点解决基础数据不完善、不准确的问题;突出信息互通,明确水务部门内部管理单位在政务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共享等环节相互协同的方式,有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突出联动融合,和在建的市级防汛指挥调度平台、青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进行联动,满足流域防汛指挥联合调度的管理需求。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驱动管理提质增效。青山区智慧水务“数据河湖长”项目将辖区15个重点河湖渠全部上图展示,加强河流湖泊港渠的监测,提高灾害预防和监控能力,及时处置水域突发污染情况。
三 经验启示
(一)官方河湖长必须坚持全责任、全空间、全流域治理
围绕河湖长“责任田”,扛稳官方河湖长重任,推倒“部门墙”,扫清上下“壁垒”,强化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着眼管好“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流域治理,确保实现“长制久清”。各级官方河湖长要聚情河湖、聚焦水质、聚力落实,定期巡查、日常协调成为治水工作新常态。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健全协调机制,商讨河湖长制落实的困难与问题,提升履职的有效性。完善考核督办制度,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民间河湖长必须坚持全动员、全行动、全互动管护
继续坚持“开门治水”,广泛聘请公益组织、企业、学校、家庭、群众等社会力量担任民间河湖长,扩大河湖治理管护社会参与面,构建以民间河湖长为主体的监督参与体系。通过定期组织民间河湖长培训会,宣讲河湖管理保护政策、法规及具体要求,经常性开展实地教学和演练,不断提高民间河湖长巡查河湖技能。民间河湖长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本领大增。优化民间河湖长发现水环境问题反馈机制,民间河湖长发现问题、及时提交,官方河湖长主动回应、快速处理,流程规范、高效,实现良性互动。
(三)数据河湖长必须坚持全天候、全领域、全要素支撑
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河湖数据智慧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智能感知、数学模拟等先进技术,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力争实现监管高效化、管理精细化。以数据河湖长为媒介,推动官方、民间河湖长高效联动。在决策支持上联动,提升官方、民间河湖长互动的便捷性、直接性;在问题管理上联动,把发现、反映、解决问题的程序格式化,调动官方资源、民间智慧、科技力量,联合解决河湖治理管护问题。
(转载自湖北河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