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3-08-08 16:08  |  武汉广播电视台

学习贯彻武汉市第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 坚持系统思维源头治理 武汉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中共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自然修复,切实抓好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全市各级河湖长、河湖长制办公室,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总河湖长第2号令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湖泊水质提升、溢流污染控制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让全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今日,汉阳区曹家碑泵站地下调蓄池施工现场,这里距离汉江边不足100米,地质条件复杂,周边构筑物多。入伏以来,施工人员顶着高温,在闷热潮湿的地下环境紧张施工,抢抓工期。目前,项目已于七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曹家碑泵站位于汉阳区知音大道和月琴三路交汇处,2007年建成运行。由于曹家碑地势较低,且泵站现有抽排能力及进水箱涵过流能力不足,在2016年及2020年强降雨期间,管辖范围内出现多处渍水,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为解决曹家碑汇水区内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汉阳区水务部门在此规划建设1.2万立方米的地下调蓄池及配套设施,推进汉阳六湖流域排涝能力提升,同时调蓄初期雨水,减少污染物入河。该项目是全市第一个为泵站配套建设的调蓄池项目,对于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具有示范意义,按照工期计划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

汉阳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刘君健表示,项目建成投用后,将能有效保障流域水安全,发生50年一遇标准的降雨时,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标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可以有效削减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经估算每年可消减污染物入汉江量分别为:有机污染物约12.4吨,总氮约1.4吨,总磷约0.12吨,为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汉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出汉阳水务的力量。

随后来到杜公湖,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鱼塘,水体污染缺乏治理,现在的杜公湖水清岸绿、景色宜人,水中倒影,水下植被都清晰可见,湖岸规整,岸线明确,和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

杜公湖位于东西湖区柏泉街道。近年来,东西湖区实施杜公湖湖泊水质提升工程,从湖泊形态控制、岸线控制、排口生态改造、水生态修复及入湖港渠治理全方位入手,共清理淤泥接近30万方,构建“水下森林”,提升湖泊水体自净能力。目前,杜公湖已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平,从嗅觉到视觉实现“旧貌换新颜”,成为风景如画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景观,是目前全市最年轻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西湖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俱表示,东西湖区深入贯彻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开展湖泊综合治理以来,水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现在栖息在杜公湖的动物约有118种,植物113种,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种类8种,极危植物粗梗水蕨和极危动物青头潜鸭也在杜公湖定居了,杜公湖也入选了今年武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五次全会精神和市总河湖长2号令要求,切实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征程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市各级河湖长、河湖长制办公室闻令而动,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见效,为实现市委五次全会描绘的蓝图,市总河湖长2号令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决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武汉市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27万吨,新增雨水溢流污染调蓄能力8.8万方;新建污水管网94.2公里,占年度任务的84.9%,基于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转载自武汉广播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