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4-01-31 11:01  |  武汉广播电视台

2万亿!武汉站上了新的起点


“根据湖北省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1月28日15时,武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核算并公布。

这意味着武汉迈进了“2万亿”俱乐部。2023年成为武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如果以2023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计算,按单独经济体对比,武汉在全球各国和地区中能排到前50名,大致相当于芬兰,高于葡萄牙、新西兰。

武汉闯过2万亿,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必然结果,是全力推动“两个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同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

2010年“五千亿城市”2014年“万亿城市”再到如今“两万亿城市”,横跨四个“五年规划”,武汉步履坚实,行稳致远。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武汉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2万亿是什么概念?武汉创新赋能三次产业结构的硬实力担当。2万亿是什么成色?武汉含金量、含绿量和含新量的硬指标隽拔。2万亿有怎样的未来?武汉创新动力、消费活力、城市引力的硬道理弥坚。

回溯既往,爬坡过坎的起承转合清晰可辨,但当历史正在进行时,我们或许常囿于“不识庐山真面目”。1998年到201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从千亿到万亿用了16年,而从万亿到两万亿只用了不过9年时间,这期间还经受住了2020年负增长的严峻考验,战胜了接踵而至的疫情、汛情、旱情和经济下行等多重挑战。

2万亿是创新赋能三次产业结构并驾齐驱协同发力的成果。武汉“两个优势转化”取得新进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钢铁、石化、纺织服装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成果显著。数字经济取得了创新突破,成功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并在“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二。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江城百臻”获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

武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镇,知重负重,勇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以“闯关”的精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以产业强市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2万亿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是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中得来的,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一起拼、一起干,共同书写了新时代新征程英雄城市的奋进篇章。

2万亿的成色足不足,算算细账最明了。

这“含金量”是武汉的底气。“十一五”期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3个台阶,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年均增长14.8%。

“十二五”期间,武汉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跃上万亿元台阶,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倍增计划成效明显,工业投资累计10537亿元,形成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大临空四大工业板块,千亿元产业从1个增加到5个。2015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跑过GDP增速。

“十三五”期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5%,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及服务、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3.4%,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GDP增长达12%,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2023年,全市GDP成功闯过2万亿,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全面开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这“含绿量”是武汉的朝气。不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域,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5家。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长江保护修复有力有效,“十年禁渔”成果得以巩固,“江豚逐浪”生态美景更加灵动。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原生生活垃圾首次实现“零填埋”。建成美丽乡村项目218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带33条,蔡甸区、黄陂区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依托“中碳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完善,“云在蓝天水在城”的美丽江城更加生机盎然。

这“含新量”是武汉的锐气。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抓创新重应用,科教优势加快转化。接续实施“410”工程,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武汉。深入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新建创新街区124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27家,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各1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198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456件。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武汉正在奋力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好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经济活力、培育产业动能、改善社会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迈入“2万亿”俱乐部,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武汉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武汉,并在2013年、2018年、2022年三次到光谷为科技自立自强指引方向。“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光谷企业,察看芯片、光纤通讯、激光智能装备等创新成果,指向的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武汉正在奋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增强高水平创新策源能力、着力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着力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武汉必须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打好科创中心建设“主动仗”,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天生江湖气魄,自在人间烟火。这几年,武汉消费市场正在加快恢复,出台了扩大消费系列政策。去年,举办促消费活动2300余场武汉京东购物中心、越秀国金天地等6个大型商业项目相继开业,新增312家品牌店、旗舰店打造11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建成2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城市烟火气升腾,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增长62.4%,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

武汉正在奋力推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让繁花似锦的都市,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现代生活的韵味。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武汉扛起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的重要责任,坚持强担当、勇争先、善作为,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这不仅要有创新动力、消费活力,更需要城市引力持续提升。

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都是影响城市引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武汉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094万人,由此前的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这几年,武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06万户,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放宽了落户限制,吸引了大量“新市民”。武汉连续7年实现人才净流入,稳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方阵。2017年至2023年,武汉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人数超过235万人。

坚持推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施110项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务服务持续提升,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今年,武汉实施“项目投资比拼年”行动,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海外招商引资,开展“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活动,深入实施“友城常青”和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积极扩大武汉国际“朋友圈”。

2023年,武汉狠下“绣花功夫”,提高城市宜居韧性和智慧水平,城市规划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日益畅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540公里,城市更新有力实施,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96个,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重点项目全面启动。

武汉正在奋力推动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升,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赋能生活,让幸福触手可及。

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强,对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实现1000项服务事项“一圈通办”。武汉正在扛起先行区建设主力军的重要责任,不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以一域服务全局,同心协力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

2万亿,武汉站上了新的起点。使命如炬,初心如磐。武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求,保持赶考的心态、拼搏的姿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


(转载自武汉广播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