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19-08-28 09:08  |  武汉市水务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荆楚网:昔日“死水一潭”如今碧波重现 武汉沙湖港成美丽景观带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7日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赵越)“港渠里的小鱼小虾多了,水鸟也时不时出现,我晨练时常看到有摄影爱好者来这拍照。以前的‘臭水港’,如今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带。”20日,东方雅苑居民梁先生从自家阳台眺望窗外风景,对沙湖港的生态环境改变深有感触。

整治后的沙湖港水清草绿。(市水务局 供图)

    “以前一到夏天,港渠的水臭不可闻,沿线的水体被蓝绿藻覆盖。”梁先生说的沙湖港全长4.9公里,是东湖、沙湖连通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沙湖水系的泄洪通道。它西南与沙湖相连,东南与东湖相接,北向经罗家港汇入长江。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礼和路至仁和路段的沙湖港东线,放眼望去,渠道开阔,两边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渠内波光潋滟,水流清澈,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

    昔日的“死水一潭”,如今碧波重现。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水务局把沙湖港综合整治,港渠沿线疏浚拓宽、水质提高,作为主题教育整改落实重要内容,让百姓身边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这片港渠现在水质如何?”“什么时候可以通水?”“截污治污进展怎样?”在综合整治中,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常常不打招呼,直奔沿岸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蒋如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不仅仅“就水论水”,而是采用了大量由土工织物与混合草种布组成的新型生态养护材料进行护坡,还港渠、湖岸于自然。

“铺上保护毯,能保护水土流失,进行水体交换;垒上保护袋,为水生物开辟栖息场所,促进水生植物生长。”蒋如义介绍,洪山信和路的两边都是4米宽的生态护坡,工业园路北侧曾清理了4米多高的渣土山,使整个港渠河面拓宽至30米,实现水生态环境自然净化、自然修复。

从水生态修复到河道治理,推进治水“一条龙”。今年6月,梅雨季节一过,市水务局抢抓雨污分流、截污治污整治措施,港渠实现排涝应急通水,消除了港渠水体黑臭的问题。本月底将进行沙湖港综合整治项目验收工作。相关负责人称,还将对沙湖港周边水域、岸线、绿化综合管护,加强水质监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水质稳定向好。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