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19-07-30 09:07  |  武汉市水务局

湖北日报:高温下,水务工人疏捞巡堤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实习生 谭淑娟 通讯员 廖宇智

    7月25日,武汉最高温度37摄氏度。撑着伞在街面行走都仿佛被炙烤。

    下午2点30分,江汉区红旗渠路与新华路交汇处华苑小区。江汉区排水队正疏捞社区排水管网。

    华苑小区排水管网老化、狭小,容易出现堵塞等问题。由于处在餐馆周边,不光有路面垃圾,还有大量油污凝结。

    疏捞工周思文提着一根前端带有弯钩的铁钎,把井盖拉开,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两名疏捞工推着平板小车、拿着铁铲围拢过来,用带漏洞的铁铲,一铲一铲将淤泥铲出来,倒在小车里,不时用水冲打散凝结的油污,反复多次。

    烈日高温下,臭味让人感到阵阵恶心。

    疏捞班长刘得祥,已经在这一岗位上整整工作了26年,去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承担着110余个社区,近600公里排水管网、800余座化粪池、近8万余座排水井孔的疏浚维护任务。7月以来,共疏捞排水井孔3000余座,疏浚排水管网5万余米。

    下午4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武昌白沙洲八铺街附近的一段防水墙,它是长江武金堤大堤内最靠近江边的第一道防线。巡堤人员李俊、龚勋戴着草帽,手拿竹竿,沿着江堤平台来回仔细检查。“我们巡堤查险时两三人一组,每组负责1公里。”龚勋说,汛期巡堤,江堤上没有任何遮挡,烈日毒辣地直射,让人感到像在火上烤。

    不一会儿,记者的皮肤就晒得生疼,衣服被汗水浸湿,又迅速晒干。李俊说,巡堤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要边走边看堤顶、堤坡、堤脚等处有无裂缝、渗水、漏洞等现象,留意近堤水面有无小漩涡、流势变化,竹竿就是起辅助探水的作用。

    7月12日,长江武汉关水位突破设防水位,防汛IV级应急响应启动,防汛人员开始24小时值班。18日最高水位达到26.48米后回落。武昌区白沙洲堤防所所长陈正泉说,退水期间堤坝可能出现“外脱坡”等险情,仍然要坚持每天三次巡堤查险。

    据相关部门统计,武汉市当日共出动巡堤查险人员1031人次。启动IV级响应以来,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13714人次。


(转载自湖北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