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还一湖清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2月14日,小雨淅淅沥沥。武汉南湖大道绣球山附近,岸线清晰,岸边整洁。靠近岸边,竖立着几个十余米长、三四米宽、约一层楼高的墨绿色集装箱。设备正在轰隆作业,污水经管道抽入集装箱,经过处理后流入湖中。
“这是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武汉东湖高新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孙旭军介绍,污水经过生化处理箱、膜工艺、消毒池后,达标后排入湖中,这套工艺是自动化操作。
“从项目确定选址到设备通水仅用时38天。”孙旭军说,这是一个应急抢险项目,主要是补充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系统处理能力。在南湖北岸洪山高中西侧湖边,也新建了一座相同的污水处理站。两个污水站都已在今年元旦前后实现通水,处理能力均为每天5000吨。
随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昌区楚平路附近,几台压路机正在平整土地。项目负责人王伟华介绍,这里将建设一座专门处理初期雨水的“污水处理厂”——容积达9万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最大处理能力为每天25万吨。
“初期雨水上洗天、下洗地、最后洗管道。”王伟华说,下雨后大量面源污染冲刷入湖,严重影响南湖水质。土壤里氮、磷含量不少,经雨水带进湖中,温度上升、湖水流动性差的时候,湖泊就容易发臭。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将减少初雨污染落入南湖。
与初雨处理厂配套的,还有7.43公里的雨水收集管道,将收集南湖片区西至文荟街、东至南湖大道这一片区雨水管道内的雨水。项目建成后,这里的雨水也将不会直排入南湖,而是统一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前,实现南湖水体无异味。”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
(转载自湖北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