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走起!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复工 工人过三道关才能进入工地
楚天都市报3月22日讯(见习记者马清妮 通讯员樊祥叙 阮哲予 周旭)今日,武汉市洪山区礼和路。工人排队进入,龙门吊来回摆动,机械设备开足马力,沉寂许久的施工现场重新热闹起来。当天,由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全国首条污水处理深隧——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正式复工。
工人过三道关才能进入工地
今日上午,在位于欢乐大道的大东湖深隧项目3号竖井,记者看到,工人正在排队等候测量。每名工人之间间隔1米,且戴着一次性手套。
项目部门口放着一台机器,每名工人先站在机器上测量体温。机器上会显示该工人的体温,并播叫“体温正常”。
随后,工人再进入一旁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雾化消杀。消杀完毕后,工人再到工地大门一一登记:姓名、温度、工种等信息。
这三道关完结后,工人才可进入。当天,共有30多名工人进入该项目3号竖井施工现场作业。
“我一直在武汉,隔离期也满了,也做了相关测试,身体很健康。”48岁的工人冯永军说。
他是山西运城人,1月初来到该项目工作,随后参与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建设完后,他进行了隔离。
施工区内全面消杀不留死角
走进场地内,一辆消毒车正在来回喷洒消毒,张贴了不少横幅和海报,上面写着防疫知识。
施工现场,龙门吊已启动,驾驶员正在调试、运转机器。
承建方中建三局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周旭说,复工前,他们组织人员对现场、食堂、宿舍、仓库等进行全面消杀,工作和生活场所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
记者看到,现场特别摆放了各个类别的垃圾箱,其中特别摆放了口罩专用回收箱。
中建三局武汉大东湖深隧建设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江涛表示,复工后,施工现场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都会进行消杀,尤其是工人接触到的地方会尤其注意,确保不留死角。
此外,项目部会将做好的盒饭送到现场,施工人员就在现场就餐,以便减少人员聚集。
防疫物资够700人一个月使用需求
现场一个办公用房内,专门用来存放防疫物资,有84消毒液,口罩,手套等。
余南山表示,目前,项目已到岗施工及管理人员700余人,接下来将逐步增加至1000人。
同时,项目部储备了3.1万个防护口罩、260公斤84消毒液、200公斤酒精、6000副一次性手套、16套喷雾式消毒器等,可以满足目前700余名人员一个月的使用需求。
此前,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为安全开工,项目部编制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接市、区及街道各级政府部门,搭上了武汉市第一批复工复产的“班车”。
部分工人支援了火神山医院建设
大东湖项目是国内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是湖北省“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创新实践,总投资额30.29亿。
中建三局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公司总经理阮超说,该项目原计划春节期间不停工,进行二衬施工。疫情来袭,项目团队300余名建设者第一时间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完成场地平整工作、开挖化粪池、蓄水池土方等工作。
随后,工人开始有序隔离,积极做好与街道、社区、派出所部门对接,最终所有人员通过了核酸检测。
大东湖深隧项目主隧全长17.5公里,完工后武珞路以北的半个武昌城、东湖核心区周边的污水都将“乘专列”快速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近期实现8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未来达到150万吨/日的规模,服务人口达300万。
(转载自湖北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