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0-05-29 10:05  |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双线作战 防汛备汛打硬仗


武汉防汛物资准备充足

□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黄金波 廖宇智

自3月以来,武汉市、区水务部门就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工作目标,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确保各项备汛措施落实到位。5月1日,武汉入汛,全市防汛备汛工作进入实战阶段,水务工作者转战防汛战场。当前,全市防汛预案编制修订、防汛设施查险整险、防汛备料、防洪抢险专家库和应急抢险队伍组建等工作已全部就绪。

防洪预案进一步修订

3月12日,武汉召开防汛备汛工作视频部署会,强调要统筹推进全市防汛备汛工作。经过批准,全市水务系统下沉人员陆续撤离,回到正常工作岗位。全市水务工作重心转向防汛备汛,全力保障汛期安全。

记者从武汉市水务局了解到,为了应对今年有可能发生的超标洪水,武汉市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架构,指挥调度和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结合防疫安全需要,对相关防洪预案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汛期来临前,武汉市水务局邀请长江委、省水利厅等权威专家,对全市防汛人员开展了一场为期2天的“云培训”。和往年的线下集中培训形式相比,今年的“云培训”范围更大,参与人员达到了300人。

此外,武汉还组建起市级顾问组、专家组和驻区专家组的三级专家库。其中,防洪设计部门的专家直接下沉各区,对区级防汛工作开展常态化指导。

今年,市区两级防汛应急抢险力量都得到了加强。其中市级应急抢险队员从去年的800人增加到了2180多人,各个区的抢险队员也大幅增加。

防汛物资更有科技含量

为确保防汛排涝备战工作落实到位,武汉市水务局组织专人专班,连续近一个月对全市新建泵站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泵站运行、管网疏捞等防汛排涝备战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目前,全市堤防通道闸口均已落实责任单位和封堵方案。今年,为了配合城市景观,采用沙袋封堵的闸口越来越少,更多“尖板眼”应用到防汛工作中。在开放不久的汉口江滩三期,滨江苑等闸口就用上了拼装式防洪墙和卧倒式防洪墙,颇具科技时尚范儿。

武汉的防汛储备物资也全面升级。武汉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内,除了传统的编织袋、土工布、照明灯具、救生衣等物资,还存放着巡堤无人机、水下电视系统、水陆两用救援车等高科技设备。更多新工艺、新设备,都将运用到今年的防汛工作中。

随着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搭建,防汛工作也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例如,全市共33万立方米用于抢险的砂石备料,存放在808公里堤防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险工险段上。打开电脑就能精确看到每处备料的具体坐标,如果某处发生险情,最近的砂石料在何处一目了然,调用和抢险工作将进一步提速。

各区全面开展应急演练

5月14日,武昌区模拟河道岸线发生滑坡险情开展演练。出动120救护车、机械挖掘机、应急运输车等车辆。从发现险情到打桩护脚、从压袋护坡到削坡减载、从修复线路到抢救伤员,仅用30分钟就战胜“险情”。

5月22日,黄陂区举办防汛抢险和应急转移演练。假设水库大坝坝坡下游发生散浸险情和出现超标准洪水需转移人员,参与人员150余人,当地森林灭虫直升机配合进行了人员转移演练。

5月31日,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将会同市水务局、武汉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在洪山区天兴洲联合举行“2020年武汉市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进一步锻炼队伍、检验装备,磨合组织指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升防汛应急抢险实战能力和协同指挥能力。演练科目包括决口封堵、堤坝加高等7个项目。

据介绍,在6月1日主汛期到来前,全市各区都将完成至少一次防汛应急演习演练。

武汉市水务局今年还提前梳理出59处易渍水点,指导各区水务部门对每个渍水点制定“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尽最大能力保障市民安全和交通出行不受影响。



(转载自楚天都市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