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0-06-15 15:06  |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东湖路渍水点:排水队员路边值守三天没回家


楚天都市报6月14日讯(记者潘锡珩 通讯员 廖宇智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辉)楚天都市报记者今日下午5时来到武昌区东湖路时,天已微微放晴。几台黄色的水务工程车正停在二环线的辅道上,武昌区排水管理所班长唐喆,正和同事们挤在另一台小轿车里休息。刚刚过去的这个雨夜,他们几乎一夜没睡。

因为地势较低,加之附近施工影响,东湖路该处路段降雨中容易造成渍水。本轮降雨从周五开始,唐喆和另外三名负责排水的同事就来到这一渍水点值守。吃,是别的同事从单位送来,睡,就在公务车上蜷缩着身子眯一会——四人已经60多个小时没回家。

14日凌晨,雨势变大。越是雨大的时候,他们越是不能休息。夜色中,四人全部出动,虽然穿着雨衣,还是浑身湿透。他们一边指挥交通,提示小车注意绕行,避免排气管进水熄火,一边架设移动泵车,及时将积水抽排掉。

“路边绿化带背后有一片小型湿地,我们首先往这里排水,但又怕这里水位太高,于是又通过泵车接力,将积水排入一旁黄鹂路的雨水管网。”这个雨夜,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肖兵洪也在现场通宵值守。他告诉记者,东湖路这段渍水点,他们共安排了6台泵车,总抽排能力达到约3000立方米/小时。

风大雨急,东湖路的渍水最深的时候达到20厘米左右。直到14日凌晨4点半,积水全部退去,已经看得到路面了,工作人员才松了一口气。留下一人继续在街边值守,其他人则可以稍作休息。

14日中午,机械工程师程中平接过同事的接力棒到达现场。“我们要负责这些排水泵车的正常运转,所以几名工程师就轮流到这里值守,预计我将在这里度过整晚。”

14日,武汉市防办通报的数据显示,本轮降雨期间,全市最高峰时有1400名水务人员上街值守排渍。在降雨高峰时段,全市共出现11处不同程度积水、渍水问题,水务部门及时调集移动抽排设施现场抢排,交管部门及时疏导渍水点附近交通,全力展开应急处置。

其中中心城区4处:武昌区东湖路、紫阳东路武昌火车站涵洞14日凌晨4时30分退完;江岸区通往铁北社区小路无名涵洞(铁路自管)经应急抢排,于凌晨5时30分退完;洪山区虎泉街保利华都渍水较为严重,渍水深度最深达到40厘米,水务部门彻夜疏捞抢排。

在江夏区,武昌大道一道口涵洞、武昌大道二道口涵洞、武昌大道金龙大街涵洞、武昌大道三合街涵洞、文化大道协和医院门口、北华街江夏大道6处渍水点,14日凌晨3时消退;凌晨4时30分,星光大道龚家铺小区公交车站渍水消退。

14日清晨7时50分,中心城区最后一个渍水点——虎泉街保利华都渍水已消退,全市路面无渍水,一切正常。渍水消退后,城管部门正及时清扫冲洗渍水点路面,保持路面整洁。



(转载自楚天都市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