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0-07-04 09:07  |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探访府河巡堤:每公里搭设一个哨棚,水位一涨就增派人手


楚天都市报7月3日讯(记者潘锡珩 通讯员廖宇智 丁文杰 摄影李辉)梅雨季的降雨仅暂歇一天,最高气温就直奔30℃。目前正值叠加梅雨季的主汛期,面对不断上涨的江河水位,防汛部门如何确保堤防安然无恙?今天中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府河东风垸堤北湖段,跟随防汛人员头顶烈日展开巡堤查险。

巡堤人数和频次与水位挂钩

府河流经武汉境内长度只有约30公里,从谌家矶汇入长江,虽然“战线”不长,但水位呈现“陡涨陡落”的特点,尤其是目前长江水位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府河防汛难度大、责任更大。

据介绍,11公里的东风垸堤是一个民垸,背后是东西湖围堤。因此,为了确保东西湖围堤和堤内百姓的绝对安全,直面府河的东风垸堤就成为东西湖防汛部门必须严防死守的第一道防线,这里也是几乎投入了全部防汛力量的“主战场”。

记者看到,河岸上几名防汛人员头戴草帽、手上拿着铁锹或者镰刀,沿着堤的背水面并排行走。他们行走的速度要比正常步行慢,边走边不时地用铁锹扒拉地上的草,仔细查看堤防上是否存在隐患。

巡堤人员黄勇告诉记者,土堤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散浸、管涌等险情。这些险情都会提前出现隐患,比如冒出小水花等。他们目前每小时巡堤一次,就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置这样的险情,避免造成大的事故。

巡堤时,几人约间隔1.5米组成排面,在背水的堤坡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堤肩的人员还要负责瞭望水面,看是否有冒泡等异常现象。

东西湖区水务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巡堤人数的多少和水位挂钩,前几天水位超警,每组巡堤人员为6人,今天清晨水位回落至警戒以下,就减少到4人。

中午11点,正在记者采访时,东山头闸下水位又回涨至26.31米,超警戒0.01米,堤防所负责人表示,马上增派人手。

堤坡上的草坪要定期“理发”

记者现场看到,堤顶上,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由板房搭设的哨棚,用于巡堤人员的休整和物品的存放。这一公里的距离就是一个责任段,一趟来回走下来需要半个多小时,稍作休整,就要投入下一轮巡堤。“可以说这一公里的路,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走,但由于防汛责任重大,我们每一趟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巡堤人员说。

“自从6月29日武汉启动防汛四级响应后,我们就开始在堤上24小时值守和巡查。”黄勇告诉记者,每天值守人员两班倒,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离岗,一日三餐都有专人送到哨棚。

堤坡上的草也很有讲究。东西湖区堤防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草是需要专门养护的,不能有杂草,并且要常年保持高度在10厘米左右,草太高太厚就不利于发现隐患。因此,几乎每个月都有专门的人员用割草机给草坪“理发”。

黄勇说,巡堤时还经常遇到蛇出没,因此他们不论气温多高、不论是否下雨,都穿着高筒的套鞋,就是为了避免被蛇咬伤。

据介绍,堤防依托属地街道进行分段管理,并由街道派专人支援巡堤,黄勇就是东西湖区柏泉街连一大队的村民。“我从2009年开始参与防汛工作,除了有两年水位较低,不需要我们支援巡堤,每年汛期我都是在这段堤防上度过的。”

武汉已累计出动巡堤人员近万人次

2日下午,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省防办主任施政召开专题会商会,研判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会商要求,各级防指要加强预警预报,预警信息直达群众;要盯紧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湖泊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等防范重点。同时,要加强巡堤查险,提早发现、及时处置险情、灾情,落实应急力量快速反应机制,全力开展抢险救援。

武汉市防办今天下午通报的数据显示,7月3日0时至15时,市、区共出动巡堤查险人员1910人,其中长江563人,汉江236人,连江支流1111人。其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82人。搭设防汛哨棚72个。

截至7月3日15时,全市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共9725人次(其中长江2731人次,汉江1326人次,连江支流5668人次),其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472人次。封堵闸口11座,搭设防汛哨棚83个。



(转载自楚天都市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