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0-08-07 09:08  |  武汉广播电视台

武汉广播电视台:江河不决堤 湖库不溃坝 城市不内涝!武汉防汛交出满意答卷


今年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保卫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武汉又迎来排内涝、防外洪的“双防”大考。面对24年来最长梅雨期、历史第四高水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英雄的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取得江河不决堤、湖库不溃坝、城市不内涝、人民生命安全不受损失的阶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武汉战汛答卷。

凡事预则立。进入3月,武汉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最紧急的时候,也在为不久到来的汛情未雨绸缪,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前部署防汛备战工作。针对部分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尚未完成,存在洪水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等薄弱环节。4月19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检查防汛备汛,要求抓紧补短板堵漏洞排隐患,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从战疫到战汛,全市61个防洪重点工程按目标节点加快推进,赶在汛前建成投用,为全市防汛排涝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4轮检查,武汉市完成72处各类防汛安全隐患整改;童家湖泵站、东湖低排泵站、新沟渠节制闸、八铺街堤防洪工程等61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抢在汛前全面完成度汛准备,青山港、东湖港、南湖连通渠、夹套河箱涵等一大批主干排水通道相继打通,中心城区排水防涝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外排能力由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倍增至2020年的1960余立方米/秒,较4年前翻番;4月底,全市水务冬修工程“欠账”全面结清,共疏捞维护管网3000余公里,更换维护各类井盖20余万个,所有泵站完成专业测试和检修。

与此同时,武汉市加紧修订完善《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武汉市抗旱预案》等总体预案,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武汉市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5个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城市防洪圈垭口封堵预案、重点河湖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修编了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及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形成了《2020年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易渍水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制定了汤逊湖、东沙湖、蔡甸东湖水系调度方案,以及东西湖水系等12个水系2020年排涝调度预案。

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珊介绍,武汉市今年整个预案体系从整体上来讲是最完善的一年,在本轮防汛工作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首先是二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其次是在进入二级响应之后,整个调度的过程中,都是以预案为蓝本为基础,以及今年新发布的一些预案进行了一些非常规的调度手段,把防内涝、防外洪两个工作进行了打通,“双防”情况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从6月8日入梅,武汉市经历长达43天的梅雨期,超过2016年和1998年,为24年来最长梅雨季;累计遭遇8轮强降雨,累计平均降雨总量达889毫米,局部地区达到900~1100毫米,超过1954年梅雨期降雨量,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

多轮降雨导致东湖、南湖、汤逊湖等重点调蓄湖泊水位快速上涨,一度超控制水位,调蓄能力达到极限。加之长江洪峰过境,外排泵站超驼峰运行。外洪内涝,内外夹击,外江高水位限制泵站运行效能与湖泊调蓄能力接近上限双重不利影响叠加,排涝压力巨大。

超长梅雨季,又恰逢因疫情推迟举行的中、高考。为保障考试顺利进行,7月6日,全市水务部门2000多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24小时值守136个重要路段和地段。暴雨中,水务、应急管理、交管、城管、园林等部门人员密切配合,抢时间、抢交通、抢排水,确保全市5.9万高考考生、7.2万中考考生顺利赴考。整个梅雨期,全市交通状况良好,基本实现“雨停水退”。 降雨最高峰时,全市道路渍水点仅30余处,较2016年162处大幅减少。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王亮表示,2016年,由于外排能力不足及主干管渠不完善,南湖周边渍水严重,渍水时间长达两周,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今年,江南泵站、汤逊湖泵站联排联控,海口泵站参与协排,加上南湖连通渠等主干排水通道的投用,南湖片区没有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渍水。

截至目前,汤逊湖泵站、蔡甸东湖泵站、青山北湖泵站、东西湖李家墩泵站等4处新城区泵站共协助中心城区累计排水4.2亿立方米;大军山等19处新城区大中型排涝泵站累计排水17.2亿立方米,武湖、涨渡湖等湖泊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童家湖泵站、金口二泵站等7处新建泵站效益发挥明显,童家湖、斧头湖等重点水系和天河机场等重要设施防涝安全得以确保。

(转载自武汉广播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