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0-08-14 08:08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战汛高科技 海绵监测平台、抗洪神器、无人机齐上阵


“抗洪神器”——拼装式防洪墙(流通巷闸口)。
    7月6日起,武汉市启动防汛二级响应、一级战备。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拼的不仅是人员物资投入与应急响应速度,还有科技支撑能力。在连日来的防汛战汛中,武汉碧水集团防汛抢险第二分队引进并使用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助力防洪抢险演练,所属防洪院公司专利产品——拼装式铝合金防洪墙对战高水位,阻水成效显著。
    该拼装式防洪墙由武汉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牵头自主研发,被称为国产“抗洪神器”。立柱为不锈钢材质,挡板为特殊材质的铝合金,强度较大,能够抵御洪水长时间浸泡和高强度的受水压力。且安装简便、环保美观,一个6米宽4米高的闸口,如果使用闸板条封堵需要20人,另外配合挖机、吊车等设备,工作两到三天才可完成。而使用拼装式防洪墙,仅需6人4小时即可拼装完成,无需任何大型设备。
    防汛期间,碧水集团下属海绵公司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监测水系、管网排口、泵站、易涝点、典型项目及海绵设施等点位的雨量和渍水情况,动态掌握各点位汛情。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还接入武汉市气象台的气象数据、武汉市水务局水位监测数据等,实时数据共享,为碧水集团第二分队监测长江水位、天气雨情以及预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海绵公司还启用无人侦察机和无人船协调作战,助力第二分队勘察汛情。一方面,与指挥部“作战”系统紧密结合,对演练路线和周边可能出现的险情等进行网格化监测、预警和分析,合理规划出行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激流险滩等危险地带进行探测,对各类防汛信息进行实时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将突击队员从涉水、涉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确保突击队员自身安全。
    据统计,两江四岸共有27座通道闸口采用拼装式铝合金防洪墙封堵,包括滨江苑、龙王庙、月亮湾等。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