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01-04 09:01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每个人都了不起!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在武汉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0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回顾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2021年吹响前进的冲锋号。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在武汉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经过疫情的淬炼,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这里英雄的人民,斗罢艰险又出发,必将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有逆行出征的豪迈

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李伟:保有出征的勇气,坚守医者职责

李伟:作为一名医生,所行之事不过治病救人,经历疫情,自己也更理解了医生职责。未来,将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保有出征的勇气,坚守医者职责。

昨日,2020年最后一天,热闹的气氛包围着武汉。晚7时,连上8小时班的医师李伟,坐在家中的矮脚凳上,专注聆听电视上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李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医师,她说:“听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已成为每年的仪式。”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听到这里时,李伟身体微微往前倾了倾,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面对疫情这场战争,我们打得并不容易,危难时刻医护们毫不犹豫地出征、人们尽心尽责地出力,让人感动。”

她回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她作为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奔赴一线工作。令她难忘的,不是自己遇到的困难,而是各个内科的医生都来支援发热门诊。“最开始,我们每天只排班两位医生,后来增加到3位,再增加到4位、8位,有时医生一天可能要看400位病人,但他们都无怨言,大家想的只是尽力多做点事。”

“听完新年贺词,除感动外,也多了奋发向前的动力。” 李伟表示,2020年2月10日,总书记曾视频连线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她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对一线医务工作者非常关心,这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汉口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赵华:如需我战,召我必回

赵华:特殊的2020年,让我收获了勇气,见证着历史,更加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我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和英雄的城市而骄傲,我特意在朋友圈里写下,“如需我战,召我必回!”

昨日,武汉市汉口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赵华值完一天班,来到办公室收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看到电视画面上一幕幕熟悉的救治场景,赵华不禁眼眶湿润。2020年9月,她所在的市汉口医院发热门诊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赵华正在观看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当听到习近平主席为“逆行出征的豪迈”点赞时,赵华倍感自豪与光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甚至没有时间主动请缨,就已经走上一线。自疫情发生之初,她选择离开家,住在医院办公室里,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办公桌下搭起的折叠床,成了陪伴她直至武汉解封的“临时的家”。

赵华的感动也来源于全国各地逆行而来的医护人员,她说,在最艰难的时刻,是素不相识的同道们挺身而出,与武汉的医护并肩携手,共克时艰,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承担着新冠肺炎患者的筛选分类和紧急救治工作。赵华回忆,当时,只有一个信念,“要撑到最后一刻,尽全力救治每位患者”。穿着厚重密闭的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搬着笨重的氧气瓶,她与同事们成功抢救1500余人。

“在特殊的时刻,守护人民健康,是身为党员与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回忆起战疫经历,已有16年党龄的赵华看着新年贺词中一幕幕救治场景,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说,自己的生日是7月1日,与党的生日恰好同一天,关键时刻,她必须义无反顾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有顽强不屈的坚守

市直机关工委下沉党员陈宇鸿:共同坚守,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陈宇鸿: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感到自豪,也感到自己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我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一人的累可以换来无数人的快乐。新的一年,我会牢记我们穿的志愿者红马甲上的字,“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既感到温暖,又充满了力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起共同坚守,最终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2020年12月31日晚7时,到江岸区新村街长湖地社区就近下沉的市直机关工委党员陈宇鸿和社区工作人员、其他下沉党员等一起,在社区收看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虽然只有短短10来分钟,陈宇鸿听完后却感慨万千。

长湖地社区的6个小区住着2000多户、近8000名居民,其中5个都是老旧小区。陈宇鸿等240名就近下沉的党员为文明创建出过力,挨家挨户上门做过人口普查,近段时间的重点任务是对居民群众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的宣传。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长湖地社区定期对各小区进行物理消杀,每当此时,陈宇鸿和下沉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消毒水的味道冲得人直流眼泪,但无一人退缩,小区的楼道、草坪、停车场,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近来,社区加大落实疫情防控新“四必”要求,其中包括“所有居民口罩必戴”“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和出差携带行李箱返回小区居民必扫‘一卡一码’,即‘通信行程卡’和健康码”等等。陈宇鸿和下沉党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批分时段到各个小区入户宣传“一卡一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他们耐心解释,在没有电梯的楼栋里,从一楼一直爬到八楼。

95后武汉女孩值守画面上了央视新闻

希望重回社区志愿服务大家庭

叶梦婷:虽然我脱下了红马甲,但是我跟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希望以后还会继续在社区志愿服务大家庭里为居民服务。

“当志愿者的那段日子过去半年多了,但是现在再次回想起来还是蛮激动的。”昨日晚上9时多,正在湖北应城和朋友一起跨年的叶梦婷,对自己出现在央视新闻的画面里感到既惊讶又自豪。

25岁的叶梦婷是硚口区荣华街幸乐社区居民。这个秀气的“95后”武汉女孩拥有一颗勇敢乐观的心。

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是去年3月底开始参与社区值守的。央视画面上展示的是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和小区保安正在幸乐社区的东升卡口值守。当时有一对从外地返汉的年轻夫妻拎着行李回到武汉,我拿着测温枪给他们测温,保安在为他们进行登记。这对返汉的夫妻非常配合测温、扫码、登记的疫情防控管理。“没想到这么一个场景被记者拍下来了,还上了央视。”

去年5月,叶梦婷回到东西湖的公司上班。她欣喜地看到下半年公司的业绩逐渐企稳回升,感受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重振后的蓬勃生机。“虽然我脱下了红马甲,但是我跟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希望以后还会继续在社区志愿服务大家庭里为居民服务。”

》》》有患难与共的担当

雷神山医院建设者邵进:经历不平凡的一年,意志更坚定

邵进:给孩子取名“邵克难”,是让他记住,武汉人、中国人在他出生时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又是多么的勇敢无畏!

昨日18时50分,“两山”建设者邵进从公司加完班赶回家,立即打开电视准备收看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听完,我感触特别深,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深刻体会到要有患难与共的担当。”邵进说。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邵进主动请缨,含泪告别怀孕8个多月的妻子,毅然逆行返汉,成为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机电安装室外电网负责人。在极限的10余天时间内,他作为党员身先士卒,圆满完成医院室外电网施工任务,筑就了战疫的坚强支点。邵进回忆说,不到10天时间,他们这支不足5人的团队完成了6台柴发机组、12台箱变的安装,近300条回路及主干线6万余米电缆的敷设,提前6个小时完成了北区隔离病房区及医技楼的送电工作。两天后,又完成了8台箱变及4台柴发机组的安装,提前12小时完成送电检测及故障排除工作,圆满完成所有工作任务。

“时间不够,我们压缩休息时间,每个人咬紧牙关,以‘吼破自己的喉咙、走烂自己的鞋子’的态度,坚决完成指挥部交给的任务。”邵进说,“我今年31岁,经历了2020年,参与了‘两山’建设,让我的意志更加坚强,责任感更强,感觉自己这一年成长特别快。”

参加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妻子已经有8个多月身孕,女儿才不到两岁。2020年3月28日,儿子出生,他给孩子取名“邵克难”。“ ‘邵克难’是让他记住,武汉人、中国人在他出生时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又是多么的勇敢无畏!”

90后公务员刘绮:战疫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担当

刘绮(右一):作为成长中的90后一代,应该将奋斗作为指引的信念,通过奋斗增强自身能力,敢于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在乘风破浪中淬炼出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了我们90后、00后的年轻人,让我备受鼓舞。”28岁的刘绮是硚口区委组织部的一名青年公务员。2020年1月24日,已经返回宜昌家中的刘绮从新闻上看到武汉的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心急如焚。得知自己所在的集体即将下沉社区服务居民,2月5日,刘绮不顾父母的担忧和不舍,启程返汉。

“在到达‘武汉西’收费站时,执勤的民警严肃地问我:‘你确定要进入武汉?进入后便无法离开。’我并未多想就点了点头。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必须与武汉人民站在一起面对未知的挑战。”

下沉到汉水桥街阮家台社区后,刘绮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了3个月。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和战友们挨家挨户排查人员,流水线作业将一袋袋米面、蔬菜送至居民家门口,不厌其烦地叮嘱居民扫码出行、主动测温、戴好口罩……回想那段难忘的日子,刘绮坦言刚开始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朝夕相处、相互鼓励的战友们,一想到全国各地义无反顾支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们,一想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党中央,筑起一道道坚实可靠的坚固防线,她便有了底气和力量。

习近平主席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抗击疫情的战斗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担当。”刘绮表示,作为成长中的90后一代,应该将奋斗作为指引的信念,通过奋斗增强自身能力,敢于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在乘风破浪中淬炼出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有英勇无畏的牺牲

硚口区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长张坚:战汛日夜永生难忘

张坚:收看完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我的思绪又拉回到那段身边人都不计生死、舍身抗疫的日子。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2020年12月31日晚,防汛“老兵”张坚在家观看收听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我们还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广大军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听到这些,张坚感慨:“那些英勇无畏、风雨无阻的战汛日夜永生难忘。”

2020年夏天,作为硚口区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长,张坚和同事舍生忘死坚守防汛一线。“防汛是天大的事。”整整76个日夜,张坚昼夜坚守在大堤上,每天用脚步丈量大堤2万多步,排查处置各类防汛险情32处。

“守一江安澜,护一方百姓”,张坚说,这次防汛,武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水退城安实现了“确保江河不决堤、湖库不溃坝、城市不内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受损失”的铮铮誓言。

“艰难方显勇毅,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还将延续。”张坚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给予防汛人继续前行的动力,大家会冲锋在前勇担当,千方百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顺丰小哥汪勇:战疫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汪勇:收看完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我的思绪又拉回到那段身边人都不计生死、舍身抗疫的日子。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平凡铸就伟大。我们每一个人都了不起!”2020年12月31日晚,顺丰小哥汪勇兴奋地告诉记者,“收看完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我的思绪又拉回到那段身边人都不计生死、舍身抗疫的日子。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在武汉最为晦暗的日子里,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封城”的那段日子里,仅仅湖北顺丰就有3500多名快递小哥英勇无畏地坚守抗疫一线,为医疗机构和市民传递温暖。汪勇说,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危险面前,总要有人站出来,勇敢担起责任,做一个“平凡英雄”。

“最难忘的,就是那些逆行出征、顽强坚守在金银潭医院的战友们。”汪勇告诉记者,他从那里开始接送第一个医护人员,开始组织一支志愿者车队。“坚持,坚守,就是我们的信念!”

疫情过后,汪勇带着志愿者们克服种种困难,收集了在金银潭战斗过的全国各地200多位医护人员亲笔写下的日记,结集成了一本《金银潭日记》。“这是最珍贵的记录,它记录了我们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心路历程。”

》》》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90后妈妈王晶:难忘和居民一起守望相助的日子

王晶:我帮助了社区居民,他们也来温暖我。真的让我感动不已,希望孩子从小就学会互相帮助的道理。

2020年12月31日晚,青山区第一幼儿园老师王晶和全家人一起,收看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曾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的王晶说:“习近平主席的贺词让人振奋。2020年虽然艰难,但我看到了光和希望,收获了温暖。我们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们一起守望相助的日子,我永生铭记。”

王晶和家人在收看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2020年2月4日,王晶成为社区第一批站出来的志愿者,她和另一位居民一起,组建了3个约1500人的微信群,开始组织社区团购,负责对接商超、组织接龙、统计信息、合力分发。接龙软件没办法按楼栋分类,王晶对着表格一个个分楼栋,经常凌晨2时还在统计。每天早上5时,微信“嘀嘀”声就会准时把她唤醒。社区成立保供专班后,王晶成为负责人,保供的范围扩大到3400多户。社区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2人扩大到100多人。

王晶最难忘的还是和志愿者们一起分鱼的场景。“早上6点多我们就集合了。运输车闸门一开,几千条大鱼奔腾而下。大家用手抓、用袋装、用桶抬。室外温度只有几度,我们却浑身湿透。谁也不肯停下来,只想着快点把鲜鱼送进居民家中。”

当晚收看新年贺词时,王晶特地把2岁的儿子抱着一起看。小朋友看电视,王晶就在一旁解释给他听。王晶清楚地记得,3月7日是儿子的生日,社区的居民知道后,有居民半夜把家里还剩的面粉、奶油、水果,甚至是之前留着的生日蜡烛,悄悄放在了她家门口。

新冠肺炎治愈者、抗美援朝老兵张兆堂:感谢医护人员为人民舍生忘死

张兆堂: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他坚信,一代代人披荆斩棘,继续接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当年我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如今部队来的子弟兵又救活了我。医护人员为人民健康舍生忘死也是保家卫国。我感谢他们!”2020年12月31日晚7时许,八旬新冠肺炎治愈者、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兆堂守在电视机前,听到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提到人民子弟兵,他瞪大眼睛伸长脖子,轻声地鼓起了掌。

“新年贺词里面,习近平主席对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们的慰问,让我和老伴的心暖暖的。习主席说到在疫情期间大家守望相助,让我想起在病房里跟年轻护士讲故事的日子。”张兆堂回忆,他和老伴儿感染新冠肺炎后,住进火神山医院一科一病区接受治疗,在那里遇到了军队援鄂医疗队。

“习近平主席说,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这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去年9月,央视播出《时代楷模发布厅》致敬抗疫英雄特别节目,向社会发布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张兆堂受邀参加发布仪式。张兆堂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他坚信,一代代人披荆斩棘,继续接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