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江汉区推出防涝排渍“口袋书” 9处易渍水点“一点一策”靶向应对
“排水管已接入井内,启动抽水泵!”“收到!”4月28日下午,在兴业路与姑嫂树路交会口,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正在进行防涝排渍应急演练,不到5分钟,约80米的水管连接组装完毕,从抽水井直通排水井。
根据省、市的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江汉区立即部署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长江日报记者在区水务局最新编制的《江汉区主次干道易渍水点“一点一策”》手册中看到,全区9个主要易渍水点都有详细信息及针对性解决方案。

排水队员按照手册内容进行实地演练。
这本手册只有成人手掌大小,可以轻松装进口袋,以便随身携带。翻开手册,9处易渍水点的渍水原因、工程措施、应急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以及应急排渍点示意图和地理位置都一目了然。
以华安里铁路涵洞易渍水点位为例,当降雨等级达到100—150毫米时该处易产生渍水,原因为地势低洼、现有泵站抽排能力不足。针对此处易渍水点,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暴雨、大雨前,应急设备、人员到岗值守,架设抽排能力每小时300立方米的流动泵车1台,铺设50米排水管道,将雨水抽至指定管道等。
“编制手册前,我们对全区排水管网进行了全面疏浚,仔细调查易渍水点,分析成因,定制针对性处置方式。”江汉区排水队副队长袁俊介绍,为了让现场管理人员方便查找,今年特意把手册制作成“口袋版”,易渍水点位相关负责人员人手一本。

防涝排渍应急演练。
据了解,汛期来临前,江汉区排水队组织队员,按照手册内容进行实地演练,定点、定车、定人,让队员对处置流程和措施了然于心,“有了手册后,应急响应时间能减少1小时以上,最快只需不到20分钟就能赶到现场处置”。
除了演练外,江汉区排水队还对机械设备、涵洞水位显示屏和监测装置进行检修维护,确保出现渍水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转载自长江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