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05-14 15:05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全市部署新一轮排水防涝工作 东湖郭郑湖水位降30厘米腾库容


5月13日,武汉迎来入汛以来第二轮强对流天气。全市严阵以待,从容应对,一切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渍水。

此轮强对流天气还未结束。武汉将进一步做好强对流天气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城市安全。

早部署 早准备

不到10分钟连发6条预警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时放松”。今年入汛以来,武汉降水明显增多,城市排涝任务繁重。

武汉市气象局发布信息,预计13日至15日,武汉市又将有强降雨过程发生,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针对强对流天气,13日上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强对流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的研判和调度,做好辖区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

“武汉的雨已在路上了!”13日上午11时,武汉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姚望玲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的气象云图和雷达回波,只见雨带主体离武汉越来越近,马上得发布气象预警。

“预计未来6小时,武汉大部有雷电活动,雨量20—50毫米,阵风6—8级,请注意防范。”13日11时47分,武汉气象台发布首条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紧接着,不到10分钟,江夏、汉南、黄陂、蔡甸、东西湖等气象部门相继发出雷电黄色预警。

这些信息很快通过全市各媒体平台向社会发布。而在这之前两小时,市应急管理局已通过各平台发布“防范较强降水天气风险”预警提示,让市民密切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城乡渍涝等灾害。

中午时分,市民的手机上陆续收到气象部门提醒信息:“预计5月13~15日,我市又将有强降雨过程发生,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这次预警信息,很及时,很实用!”家住汉口后湖地区的刘女士称,短信里不但有未来三天的具体预报,还有防范应对措施,“让我接孩子放学更从容了”。

优化排渍 精细调蓄

东湖水位三天下降30厘米

防洪排涝历来是武汉天大的事。

13日上午10时30分,武汉召开全市应对新一轮强对流天气视频调度会。要求全市各区、各部门行动起来,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气象部门预报预警、交管部门及时发现、城管部门清渣排堵、水务部门调度抢排、应急部门救援处置……一场城市排涝保卫战打响。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每个服务的细节。

13日中午12时30分,雨势逐步加大。在洪山区世茂林屿岸小区,16名物业人员组成6个应急小组,对排水设施进行巡查;物业“天气预报员”梅炼炼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后,第一时间在业主群循环播报。物业工作人员还提醒业主关好门窗,避开容易积水的路段出行。

对于城市易渍水点,武汉严格执行“一点一策”和“一点一专班”预案要求,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排水畅通。另外,通过打好湖泊港渠调蓄、泵站机组抽排组合拳,降低渍水影响。近三天来,水务部门打开东湖湖水入江三条通道,东湖郭郑湖水位较5月10日下降了30厘米,为湖泊调蓄腾空库容。

上下联动,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公交部门在易渍水地段设安全监控岗,电力部门提前部署抢修力量,城管部门排查户外广告牌,城建部门严禁开展室外登高、悬空作业,房管部门提前组织30余人的专家队伍开展技术指导。

交管部门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增加渍水点位的值守引导力量,与城管、园林、运管等部门联动响应。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迎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检验。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称,截至13日18时,全市情况良好,无渍水。市、区水务部门共出动巡查值守人员1000余人次、抽排设备车辆400余台次,罗家路、新生路泵站等排涝泵站相继投入预排抽排。

此轮强对流天气还未结束,考验仍将持续。最新气象预报显示,14日白天强对流天气有所减弱,天气转为阴天有阵雨,局部雨量中等。14日晚起,我市将出现阵雨转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伴有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

13日下午,在武汉单体最大的城排泵站江南泵站,6台泵机马力全开,滚滚水流正抽排入江,稍微靠近就能感到机器散发的阵阵热浪。泵站运行班班长孙群雄说,提前预排为新一轮大雨的到来做好了充足准备。

据悉,武汉将强化信息发布,利用广播、电视、短信、“两微一端”等途径,及时推送各类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不备。目前,各单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突发事件和重要紧急情况信息报告制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城市安澜。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