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06-03 14:06  |  武汉电视台

武汉电视台: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示范项目推进顺利 两江四岸42座闸口焕新亮相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中,具有重要防洪任务的示范项目——江滩闸口改造及景观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分布在长、汉江两岸的42座江滩闸口焕新亮相。

该项目通过闸口改造、防洪设施提档升级、车行道路修复改造、给排水系统更新完善、景观和服务设施便民完善、绿化景观提档升级、强电及弱电系统安全提升等举措,将长、汉江42座闸口改造成铝合金拼装式结构,并在重要闸口处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进一步增强闸口抵御洪水的能力,更加方便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游园观光,真正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市水务局河道堤防处处长凃金花表示:这次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将我们闸口的封堵模式,从传统的栅条带土封堵模式改成拼装式防洪墙的这种封堵方式,应该说是吸取了2016、2020年,长、汉江持续高水位的时候,江滩应急封堵闸口时候的一些教训,用传统的封堵方式,一是人力耗费比较多,二是封堵需要的时间非常长,第三点就是雨水冲刷黏土,容易给市政道路和江滩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我们现在的这种封堵方式,只需要6个人力两个小时就可以封堵一般性的闸口,而我们以前传统的方式,需要二十余个人力两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封堵,可以说这样的改造是大大提高了江滩闸口应急封堵的效率。

此外,此次闸口改造借鉴江汉关“险点变景点”的经验,进一步整体提升闸口周边景观环境,按照“一闸一品”设计思路与汉口历史风貌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历史人文底蕴,拓展文化内涵。

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佳佳对记者说: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沿线闸口打造成文化特色的景观,如体现武汉城市名片的三阳门,就位于三阳设计之都的景观中轴线上,体现开埠先驱的临江门,周边就聚集了平和打包厂旧址、保安洋行旧址、银丰大厦等历史文化建筑,大智门闸口和粤汉码头闸口就是体现了粤汉铁路文化武汉段重要节点,是武汉“赶码头文化”的一个缩影,在本次闸口改造中,充分挖掘城市主要轴线和周边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此次闸口改造共有42座,分布于五个中心城区的两江四岸,其中汉江沿线10座、长江沿线32座,涉及江岸区11座、硚口区2座、汉阳区15座、武昌区11座及青山区3座。景观提升建设区段分布于长江两岸,左岸范围上起武汉关江滩主入口,下至汉口江滩四期,长6.03公里;右岸范围上起武昌区紫阳路闸口,下至青山区武丰闸,长17.38公里。目前,改造后的闸口全部具备防洪功能。

据市水务局河道堤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4月19日,我市提出打造“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整个工程包括14个示范项目,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要求,至2022年,基本贯通城区段江滩,今年内要完成6个示范项目建设。此前,汉江汉阳江滩三期项目已建成开放,武昌区八铺街江滩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内还将完成汉阳碧道、江北碧道以及洪山江滩。其余8个项目中,汉江南岸综合治理、青山湿地综合整治一期、杨泗港都市T台3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8月开工;南岸嘴、集家咀、长江二桥段节点改造提升,以及长江碧道慢行系统改造4个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江汉碧道项目正在编制方案。



(转载自武汉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