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亲手记录100多本“管网日记” ,疏捞段长肖友冬希望将经验传给更多人
29日早上5点半,59岁的肖友冬比平日早起床1小时,对着镜子,仔细整理好头发和着装。
肖友冬是硚口区市政排水设施维修队疏捞四段段长。当天上午,他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要去参加武汉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肖友冬。

肖友冬亲手记录“管网日记”。

肖友冬亲手记录的“管网日记”。
6月27日中午12时许,暴雨突袭武汉,硚口区建一路东知音桥过桥涵洞处突然涨水约15厘米,在此值守的肖友冬,先后抱两个孩子蹚过齐小腿深的积水,随后他又背起一名年轻女孩,并与同事们一起帮助附近居民推电动车回家。
多年来,每次武汉下暴雨,肖友冬的身影,从未在一线现场缺失过。
硚口区汉正街,巷道、市场星罗棋布,下水管道走向复杂,6000多个窨井的方位、2万多米管网的排布方向以及下水走向,肖友冬记得清清楚楚。
43年的工作经验、100多本“管网日记”,让肖友冬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辖区排水管网“活地图”。
“管网日记”里,肖友冬手绘了辖区管网图,每一页都清清楚楚记录着他到过的管网的位置、方向、距离、拐点等,“我负责的片区内有不少老旧小区,建设时管网设计标准较低,距离长、弯道多,发生问题时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每次我都会根据实际操作将管网路线画下来,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保持了下来。”
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肖友冬留下了一串数字:累计疏通下水道超过 3210 公里,清掏窨井、雨水井 79 万多套,义务为社区群众、企业服务 358次,参加排水设施抢险施工等 236次……
“几百人的会场里,每个人都很认真的聆听三位获得表彰的先进典型代表的发言。”肖友冬走出会场时情绪高涨,胸前别着光荣的红花,手里拿着表彰名单。他告诉记者,会场内庄严肃穆,自己坐在靠前的位置,“每每听见激动人心的话语时,大家都不自觉地一齐鼓掌,我感到非常激动。”
参加完表彰大会后,肖友冬没有休息,一刻不停的赶回单位,“今天还有些管网维护工作需要处理,避免日后出现隐患。”
距离退休还有一年,“想到后年就不在岗位了,我真舍不得。”肖友冬说,他想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传授给新一代“疏捞人”,“我从十几岁上岗至今,疏捞工作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热爱这份事业。现在带着我们这儿的应届毕业生跑现场、疏管网、搞维修,希望他们也能将疏捞事业越干越好。”
(转载自长江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