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08-02 10:08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汉口的百年抗洪堡垒:张公堤


繁华的都市里

有一处“绿色围城”

九座公园被一条古堤串联

古老静谧却又生机勃勃

是城市的“天然氧吧”

这座“围城”的脊梁就是张公堤

它东起汉口堤角,西至舵落口

途经江岸、江汉、硚口

东西湖四个行政区

全长23.77公里

高程31.67-32.20米

江浪、绿荫、微风、花香

在这里漫步

时间会不自觉变慢

从百年古堤到如今的“天然氧吧”

张公堤历经了怎样的蜕变?

让我们一起解锁

这座百年古堤的“前世今生”

二十世纪以前,那时的汉口一到汛期就饱受洪涝水患威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为治理水患,确保汉口安全,修建了一道东起堤角,西至舵落口的长堤。从此长堤挡住了洪水,内陆不再受洪水侵犯,人们为了纪念张之洞,将这道长堤称为张公堤。

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张公堤一直扮演着汉口防洪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堤顶路面全线贯通,张公堤除了抗洪作用以外,还承载着更多任务。汉口北三环几乎与张公堤平行建设而成;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拓展,张公堤内外一大批企业落户;堤顶道路成为城市绿道,建成的张公堤森林公园成为汉口市民踏青好去处。

在新时代的今天,张公堤继续在为这座城市散发着光和热。

汉口后花园

不同于诸多网红打卡地,历经岁月洗礼的张公堤静谧而悠远,绿树如织、蛙鼓蝉鸣,不时能看见市民在堤顶道路慢跑散步,在堤下篮球场挥洒汗水。这与一旁车流川流不息的三环线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幅快慢相济、动静结合的城市画卷。

在夏日的傍晚,沿着张公堤骑行或者漫步,两侧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与众多湖泊河流一同氤氲着这里的环境。对于汉口人来说,张公堤过去是保护市民不受水害的屏障,如今是散步休闲的城市后花园。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如果说张公堤见证了武汉人民抵御洪水灾害历史,而散落在张公堤上的碉堡群则是抵抗日寇、坚守武汉的最好见证。碉堡群作为汉口最后一道防守屏障,为后方转移提供了宝贵时间,碉堡外墙的弹痕记录下了战斗的惨烈。

张公堤碉堡群是武汉保卫战在武汉留下唯一的战场工事。

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许多战场工事被拆除,唯张公堤碉堡群被保留了下来。完成时代任务的它静静伫立在堤上,面对府河、朱家河的河床开阔地,昔日见证日寇野蛮行径的战场如今已成为一片生态良好的候鸟聚集地。

如今留下痕迹的,只有碉堡群上斑驳的外墙和依稀可见的弹痕,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之不易。

百年张公堤仍在“战斗”

2020年,武汉市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张公堤江岸段有3.5公里堤防直接抵御府澴河洪水,府澴河童家湖站最高水位达29.5米,张公堤上每公里有不少于20人的力量在严防死守,百年老堤仍在“战斗”,百年老堤安然无恙。

在很多市民认知中,1905年建成的张公堤身份已经由“防汛堡垒”变为“城市绿道”,实际上,作为汉口防洪保护圈的重要部分,张公堤百余年来一直在发挥作用。

按照《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张公堤现在的主要功能,是阻挡东西湖分蓄洪区的来水,即只有在东西湖分洪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堤段才会再次与洪水抗争。

沧海百年,张公堤一次次加固,又一次次出征抗洪战场。

串起“城市翡翠项链”

2012年,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正式启动建设,东至汉口江滩、西至汉江江滩,通过修建绿道,形成汉口“绿色围城”景观,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旅游、教育科普、户外拓展等功能于一身的“超级”森林公园。

预计在今年年内,张公堤绿道沿线5处因交通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断点将完成修复,届时环汉口绿道将全线贯通,沿途畅行无阻。

张公堤,是汉口近百年来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就静静地躺卧在汉口外环,守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部分图文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