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视台:长江新区硬核实力!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可应对50年一遇洪水
将“水患”变成“水安全”,从“求生存”“盼温饱”到“求生态”“盼环保”,今日中国的治水理念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化。在这背后,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理念一以贯之、始终不变。——《人民日报》聚焦抗洪精神,点赞武汉防洪工作

近年来,武汉市的防洪建设走上了与城市交通、环境、生态、建设紧密结合的道路,成效显著。8月中下旬连日降雨之后,记者实地探访位于长江新区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现场,感受工程在城市防洪及排涝过程中发挥的实在功效。
在项目现场,往日热火朝天施工的河床,如今已经完全被江水覆盖,宽阔的河道在入江口处已彻底与长江连为一体。从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现场看,土方开挖工作已基本完成,岸坡防护已完成90%。

据项目负责人白冲介绍,一期新河扩挖约为453万方,总长度为 2.865公里,扩挖后的新河槽底高度、深度及宽度都远高于标准。“河道的扩挖直接增强了河道行洪能力,目前一期行洪能力已达5级,有效抵御了这次强降雨带来的水位上升的挑战。”
据悉,谌家矶区域防洪工程以民堤、民垸为主,曾经这里河道行洪不畅,防洪堤线长,防洪排涝压力大。2020年12月15日,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据长江建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内容包括新建堤防5.6公里,以及河道整治、穿堤建筑物、跨河建筑物防护和环境景观工程,主要加固区域堤防、提高其防洪标准,形成谌家矶地区防洪保护圈。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为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内排完。


项目工程图
为了抢在枯水期内完成河道疏通和缓坡堤防部分的工作,河道疏挖和缓坡堤防工程同步进行。“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河道疏浚工程,我们的工人都是通宵达旦抢抓时间施工,目前雨汛来临,工程正迎面接受考验。” 白冲说。
三大措施固堤行洪
江口抛石扛冲刷

在滠水左支和新河交界处、新河和长江交界处进行抛石施工,抛石采用笼石散石1:1混和比例进行抛置,以加强交界处河床防冲刷的能力。
植生加固防滑坡

植生铺设

雷诺垫铺设
河道两侧岸坡防护采用铺设植生块及雷诺护垫进行固坡防护,在稳固岸坡的同时,起到了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抬桩加固撑运行


通过增设新桩,加固旧桩,在旧承台外侧增加新承台,使新旧桩同步受力,提升了扩挖河道内桥梁的承载运作能力,保证了桥梁运行安全。
“优化行洪格局,提高防洪能力,经受汛期考验,是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治理的基础功能,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生态滨水绿带,提升新河的水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打造绿色自然的生态屏障,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工程还在路上。”白冲说。


长江新区起步区内天兴花园小区居民赵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往年一到雨季,就发愁怎么出门上班,今年情况好多了。听说这里以后会修成一个湿地公园,变成像江滩公园那样的网红打卡地,我们都很期待家门口的变化。”赵女士所说的湿地公园,正是府澴河出口河段的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后期将打造出的滨水蓝绿空间。该工程在城市防洪基础上,结合城市的综合功能与生态景观,打造成兼顾防洪、排涝、环境修复及空间复合利用多位一体、城市功能最完善的景观防洪生态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长江新区重要的水生态文化绿廊。
(转载自武汉电视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