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10-22 15:10  |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智能系统全覆盖 守护地下“长龙”——记中铁四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网排查改造(一期)工程


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

地下排水管网,城市“毛细血管”所在。每天,数以万吨的雨、污水经由管网流入净化厂,随之汇入江河,循环往复间,城市焕活生机。

东湖高新区,下辖八个街道、八大产业园区,集聚了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作为高新区运行的重要的一环,分布在市民脚下的“地下筋脉”如何保养检修?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开工不久的中铁四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网排查改造(一期)工程,探访地下水网的修复奥秘。

“机械狗”精准探明管网病害

龙骨灵活,脚步轻盈,“眼睛”似铜铃炯炯有神……10月18日,光谷三路一侧的排水井盖旁,一只行动自如的“机械狗”出现在记者眼前:三对型号不同的橡胶轮掌握进退;首尾探照灯及摄像头辅助拍摄;铁质“颈环”及牵引绳辅助前行。入井后,施工人员可手动控制其前进、拍摄、越障,监测管内情况。

“‘机械狗’又叫CCTV检测仪。它能探明病害及定位,方便施工人员备料修复。”项目经理程启利介绍,现场15只“机械狗”用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网排查改造(一期)工程。该项目覆盖整个东湖高新区,需改造管网1665千米,施工内容包括全区管网排查检测、排水管道缺陷非开挖改造、雨水箱涵清淤及非开挖改造。每只“机械狗”重约25公斤,由国内厂家生产,造价10多万元。

“机械狗”探明病害后,CIPP无痕修复派上用场——经树脂浸透的玻璃纤维织物包随管道内衬修补器拉运至损坏处,修补气囊充气膨胀,直至与树脂膜与管壁贴合,约2小时后,树脂膜固化成型,修补漏洞。

据了解,根据病害的不同类型,项目穿插使用热塑成型、紫外光固化、局部树脂固化法等多种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有效解决了管道内部腐蚀、渗漏、以及结构损坏、错位等病害,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

智能平台,守护地下作业安全

大体量线性工程,人机管控难度极大。如何“一键式”掌控现场,成为项目推进方向。

今年9月,项目自主搭建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记者现场看到,该平台分为项目概况、人员管理、视频监控、气体监测、实况进度5大板块,可实现综控室、手机端、便携报警器三端相连。

“该工程点多面广,应急预警不能有丝毫松懈。”项目工程部部长徐庆介绍,施工人员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内含播报器、感触器、定位器,可实时传送现场情况、人员状况及定位;井下施工人员配有手持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该检测仪与智能平台相连,一旦采集有毒有害气体超过预警值,前端后台同步报警,提示人员撤离;结合智能安全帽的感触器,项目可对现场人员实时监控,一旦人员静止不动或随意摘下安全帽,后台即时推出报警信息,前端人员核对情况后方可消警。

此外,该系统可自定义搭建电子围挡,方便人员登记考勤;通过运用GIS技术,管理人员仅需每日更新数据坐标,即可查看管网进度。

应急演练,常态筑牢安全防线

“管道作业员突发昏迷,值班人员即刻前往救援!”9月18日下午,一场与时间竞速的应急演练在光谷三路路面上演。拉设警戒线,吊运昏迷人员……3分钟后,井下昏迷人员获救,随即送往协作医院。

这是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的一个缩影。项目安全总监冯亚红介绍,项目共分为5个工区,高峰期50个班组同时作业,为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施工人员能够及时高效有序撤离,项目将应急演练作为硬性红线要求,方便工友熟悉自救方案及撤退线路。

在确保人员安全作业的同时,如何科学组织施工,降低对交通影响也是一大难点。冯亚红告诉记者,为严格落实封闭施工管理要求,项目对现场交通导行进行针对性布置:使用路锥和连杆对施工区域做全封闭围挡,路锥前方15米处放置施工公告牌,再前方15米处放置导向牌,最前方10米处放置爆闪灯。“安全、高效是一切施工的前提。”冯亚红说,该工程工期540日历天共18个月,目前每段管道检修约两个半小时,一个班组每天可推进5段。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东湖高新区雨、污管道的过水能力及使用寿命,助力该区蝶变升级。



(转载自楚天都市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