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11-23 14:11  |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超2亿吨!国内首条污水深邃输水量再创新高


“二郎庙预处理站输水量按节点计划完成,各站点运行正常!”11月22日,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管理人员通报。截至当日零时,这一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已累计传输生活污水2.16亿吨。这比达到1亿吨的输水节点所用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据了解,大东湖深邃由武汉市水务局牵头实施,中建三局主要负责投融资、建设及后续10年的运营管理。该项目于去年8月31日通水运营。每天,武汉市近三分之一的污水乘这条深隧“专列”快速送入远端污水处理厂。项目近期日输水量近80万吨并逐步提速,远期可达每天150万吨。作为大武昌片区污水收集、处理、传输名副其实的“大动脉”,能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助力长江大保护。

项目负责人曾利华很自豪:“建设过程技术创新多,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社会关注度高,建成通水后9个月实现输送污水1亿吨,15个月累计输送达2亿吨。这是不小的成就。”

项目运营总监廉文杰介绍,作为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其平均埋深超过30米。项目建设难度大,运营同样不轻松。该项目地表还同步建设了沙湖提泵站及二郎庙、落步嘴、武东等三座预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对横跨武昌区、洪山区、东湖风景区、青山区共计17处泵站、13处闸口、8处湖港进行统筹联合调度。

但项目效益同样显著,对武汉市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极小,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浅层空间资源。9月22日,沙湖污水处理厂已正式关闭。未来污水深隧传输量还会持续扩大。

此外,项目主要建设和运营方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水务环保公司)以深隧建设为蓝本研发的《城市深层排水智慧深隧系统研究与应用》,经评价认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污水深隧远距离输送在线运营的智能检测与清淤的耦合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企业负责人表示,大东湖深隧项目工程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城市污染问题,贡献了可借鉴、推广的方案。



(转载自湖北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