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饮”污水数十万吨 一封表扬信背后的生态治理攻坚故事
12月10日,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控股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南湖水环境提升攻坚指挥部的表扬信,信中写着:“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顺利提前完成2021年度武汉市城建计划的重大节点,顺利迎接中央环保督察检查工作。”

表扬信
作为武汉市城建重点项目以及南湖水环境攻坚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的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都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这两个项目为何能做到“又快又好”?12月20日,记者分别前往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和绣球山污水泵站一探究竟。
走进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烽胜路以东,白沙五路以南的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记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开阔”,特别是当站在该厂污泥脱水车间的三楼楼顶,厂内景色,尽收眼底。

黄家湖污水处理厂
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厂区显得格外安宁静谧,只见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在为竣工验收前,做着最后的调试收尾工作。
该厂占地规模达19公顷,如今进行三期扩建工程后,其污水处理能力再“扩容”,污水处理规模从20万吨/日提升至40万吨/日,经过“多级AAO生物池+二沉池+超滤膜池+消毒”工艺处理后,出水时,尾水水质按最高标准一级A标排放,可以达到“排放水质能养鱼”的效果。

处理后的污水
据武汉控股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郑平介绍,在扩建时,项目团队十分注重以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品质,采用了BIM技术对水工构筑物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避免后期返工和材料的浪费,并采用预拼装配式钢模替代传统木模板,建设时对拉螺栓使用少,建筑墙面整体美观度直线提升,做到工程建设“内实外美”,给人整齐划一且大气之感。

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内
同时,项目团队始终坚持“致力美丽中国建设,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理念,夯实项目管理工作,紧抓项目安全管控,为优质高效完成既定工期目标奋力前行。
在建设前期,该团队根据项目特点,统筹策划,克服了土方清运困难、项目作业面难以全面打开等难题,不等不靠,争取到白天出土的绿色通道,成为当时武汉市唯一一个可以白天出土的项目,大大提升土方外运工作效率,高峰时期日出土达700车,迅速打开项目现场施工作业面,有力保障后续施工。
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项目团队在14个月的施工时间内完成原定2年的建设任务——20万吨级的污水厂项目建设以及设备及管道安装工作,实现工程全面通水。
在谈及为何能如此顺利地提前完工之时,郑平回答道:“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百年大汛、高温酷暑及严寒,这一路确实不容易,如今能顺利完工,离不开各参建单位的齐心协力与拼搏奋进。”
该项目建成投用后,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将达1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81.6余万,极大缓解黄家湖、青菱湖、南湖、巡司河等湖泊河流截污难题,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并成为“长江大保护”流域水体污染防治和武汉滨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随后,记者来到与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相距15公里,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绣球山污水泵站。
名为“绣球山”为何没见到山呢?武汉控股公司项目负责人徐勇告诉记者,原来,该泵站便是将绣球山移平后建设起来的。
虽然该山并不高,大约一层楼的高度,但其所处的位置却非常特殊,一面紧邻南湖,另一面则紧挨交通要道“南湖大道”,且附近多为居民区和大学城。
这就要求施工时,要做到“短平快”——工期要短,进展要平稳,施工速度要快。
徐勇说,当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含一体化提升泵)在该区域内,首先要对其进行拆除,但绣球山地质主要为岩层,土质硬且破除难,场地小且基坑深,施工作业只能采用白天破除、晚上外运。“那个时候一天24小时,有8台挖掘机在现场进行施工。”
自2021年2月9日,原泵站拆除的同时,武汉控股公司项目部立即组织机械对原场地的山包分区域进行破除,在项目团队不舍昼夜地努力下,仅用47天便完成了山体破除工作。
绣球山污水泵站建成前,分散式临时处理设施的日处理污水量为5千方,随着绣球山污水泵站的建成,现日处理污水量可达6万方,污水处理效率提高约12倍。

绣球山污水泵站施工图
施工方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尤庆飞介绍,绣球山污水泵站不仅完善了南湖南部片区污水收集系统,更解决了该区域旱季污水收集能力不足的问题,未来,此处还将提升全线景观、激活滨湖游赏功能,“化身”为一个开放式公园,供百姓们休闲娱乐。

绣球山污水泵站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徐勇表示,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自2020年4月1日武汉复工复产以来,整个项目团队春节假期不停工,酷暑寒冬坚持干,秉承着“同护南湖水,共享武汉美”的理念,保质保量开展施工生产,无处不体现着各方工作人员重担当的使命情怀。
未来,随着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的竣工,不仅为2021年度武汉市城建计划,尤其是水生态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将成为长江流域武汉段水体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为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再添一道“过滤网”。
(转载自人民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