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2-02-25 14:02  |  武汉电视台

武汉电视台:全国首条污水深隧效益初显 稳定运营一年多传输污水2.6亿吨


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稳定运营一年多,截至2月24日,累计传输生活污水达到2.6亿吨,运营效益初显。

大东湖深隧由武汉市水务局牵头实施,中建三局主要负责投融资、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大东湖深隧主隧全长17.5公里,直径3至3.4米,埋在地下深达30米至50米,是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主隧起于二郎庙预处理站,沿沙湖大道、欢乐大道至三环线,转至武鄂高速,再经严西湖、北湖公园至北湖污水处理厂。

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水务环保公司)大东湖深隧项目运营管理员介绍王建华向记者介绍:“大东湖深隧运行以来,累计已经向北湖污水处理厂输送超2.6亿吨的污水。主要是将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及东湖风景区部分的污水全部收集,进行预处理,通过深隧输送到北湖污水处理厂进行最终的处理,有效地缓解了片区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改善了周边的水环境。”

位于铁机路的二郎庙预处理站,是大东湖深隧工程的“起点”和“核心大脑”。一楼的智慧控制中心内,大屏幕显示着实时的污水流量及累计流量。为保证深隧的运行稳定,项目公司建设了智慧水务平台,利用深隧内预埋传感器,站点运行数据上传智慧平台的方式,实时监测深隧运行情况。

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水务环保公司)大东湖深隧项目自控管理员常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深隧就像污水坐上地铁一样能够尽快地、大流量地输送。我们这个平台也集成了一个水利模型,对整个深隧运行的流速进行预测,相当于当我们的大动脉如果有流速过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及时地向运营管理人员反馈,保证深隧运营的安全,持续地供水。”

据统计,目前武汉全市日均处理污水280万吨。大东湖深隧项目未来将达到15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服务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服务人口可达300万人。届时,武汉市近三分之一的污水预处理后,将通过这条深隧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的全闭环处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王建华表示:“这个项目的建成就是为污水处置的模式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实践就是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原来的分散的污水处理,做到现在的集中的污水处理,就是有效地缓解中心城区的环境问题,另外就是做到了末端的排放标准的提高,也改善了长江的水环境。”


(转载自武汉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