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恋湖小学特色节水实践,将绿色理念根植到孩子们心中
只要你走进恋湖小学就会被这里浓厚的节水氛围所吸引,蓝色水宝节水标识、卡通节水海报在学校操场、楼道、花坛边随处可见。藏身于教学楼走廊的水情教育图书角,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最吸引人的是学校建立的节水灌溉教育实践基地,孩子们不仅能自己种花、种菜,还能亲身实践节水灌溉,学习节水知识,恋湖小学已成为全市校园节水实践的典范。
7月酷暑,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恋湖小学,四楼露台的多彩种植园内,豇豆、茄子等应季蔬菜都已成熟。该校校长周琴介绍,2021年学校联合市农科院将该露台打造成校园节水灌溉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不仅能自己种花、种菜,还能学习节水知识,将节水观念“种”进小朋友的心里。
恋湖小学毗邻美丽的金银湖畔,校园绿树红花辉映。自办学五年来,学校将节水和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之中。

鱼池。
走进种植园内,门口就放着一口金鱼池,里面的睡莲刚刚盛开,小鲤鱼在其间自在穿梭。“这个鱼池装有生态过滤系统,池水通过水泵进入过滤器过滤,从出水口回到鱼池,形成一个循环。并且鱼池底端有管道连通着园内各种植区域,通过收集鱼池排水与日常雨水,给植物提供用水。”德育主任丁璇表示,学校将种植园划区划片分给每个年级,由学生自己维护和种植,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各区域的节水方式不同,学生可以在体验种植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节水。

潮汐式灌溉区域。
种植园的最里面,一人半高的白色架子上,放置着五层学生们刚刚培育的菜苗,一根水管连接着架子与下端的储水桶。据介绍,这个区域是潮汐式灌溉区域,是一种高效灌溉方式,适用于盆栽花卉种植和育苗管理。“这个白色架子是栽培床,营养液从储存桶中送至栽培床,将其没过2~3厘米,约10分钟后,营养液因毛细作用上升至盆中介质的表面,此时再将营养液排出,流回桶内,待下一次需要水时再进行传送,这样的方式好似‘涨潮、落潮’。同时,完全封闭的系统循环,可以达到90%的利用率。”

一米菜园。
潮汐灌溉的旁边是种植的一米菜园,指的是种植箱深度为15厘米,长宽为1~1.2米的种植箱。人无需踩入种植箱中,伸出手就能够到种植箱的每个位置。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在实际上控制每种蔬菜、花草的种植面积,让种植品类多样化,同时方便学生维护与操作。
“这边是滴灌区域,只要打开开关,小水滴或是细小水流就会缓慢地流入植物根层。”正对种植园大门的墙壁上,种植着学生们培育的蔬菜。据称,这面墙体上的植物是以滴灌方式进行培育,滴灌可以防止水分向深层土壤渗漏,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因此不仅比畦面灌溉省水,而且与喷灌相比较,也能节省一半水量。

恋湖小学节水宣传。
“建设学校种植园,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各种节水灌溉方式及差异,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记录对比,节水灌溉方式与普通漫灌形式的水量,这样学生就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新型节水灌溉是非常有成效的。”周琴表示,开展各项节水活动、教育,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节水爱水活动中来,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文明习惯,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他人,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转载自长江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