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市排水泵站管理处生技科:用坚守和智慧为市民撑起“守护伞”
7月20日凌晨2时35分,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大楼里生产技术科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当晚,气象预警显示:预计未来6小时武汉中心城区将有50毫米以上降雨,并伴有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迅速将消息发布至泵站调度信息群,“请后湖泵站增加机组,注意水位落差”“目前监控显示东湖水位20.1米,请新生路继续保证满负荷运行,随时注意前池水位”“雷雨发生请注意人员及设备防雷,罗家路室外变电站暂停巡视,确保安全”……一条条指令迅速通过网络和电话发送到各个排水泵站。

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调度。
每逢暴雨,相似的场景总会出现在泵站处生技科,让这里忙碌的情景与夜间沉睡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泵站处的核心部门,生技科是整个市属泵站运行体系里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泵站处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生产技术科承担了全市11座市属泵站100余台水泵的统筹管理、排渍调度、技术指导工作。每次下暴雨,我们就会在办公室进行调度值守。”生产技术科负责人郑玏表示,雨情状况关系着市民生活,各泵站及时抽排、稳定运行才能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开展24小时值守工作、为泵站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泵站的安全运行……暴雨发生多日以来,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每天都会监控雨情变化,从而对泵站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在他们的细心监管下,无论暴雨如何来势汹汹,泵站工作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生技科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下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与的各项任务,为守护风雨中的武汉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守好城市安澜的同时,生产技术科还坚持通过科学管理来提升科室的综合素质,与完成科室制定的目标相结合,以工作质量为中心,以出色完成工作为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科室素质,生技科先后于2016年、2017年荣获“武汉市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
据了解,生产技术科集体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虽然年轻却富有战斗力。成员五人全部具备本科学历,其中两人通过自学获得硕士学位,副高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两人。
作为一个干劲十足的创新型团队,多年来,紧紧围绕“科技兴处、科技强处”的先进战略,生技科精诚合作,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其中,由生技科主持并研究开发的《泵站远程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00千瓦同步机组增容提速研究》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泵站运行工况监控系统》更是被市科技局认定为武汉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生产技术科负责人郑玏表示,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科室成员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目前,科室正借着打造市泵站处创新工作室的东风,启动多个实用性技术专利的创建工作。《一种水利工程中电气设备防漏电监测报警装置》等4件专利成果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节制闸快速启闭装置》等6个实用成果已进入专利申报流程,即将在泵站一线发挥技术创新示范效益。
(转载自长江日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