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视台:江汉区:推进城市湿地“数智化”改造与养护
武汉位于古云梦泽地带,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城市。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过程中,江汉区通过实施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措施,推进湿地“数智化”养护,区内多处公园成为城市中心小微湿地的改造典范。
西北湖公园是武汉城市中心最繁华地带的自然湖泊生态公园,湿地面积约1.09公顷。2019年,江汉区采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对公园进行整体景观改造提升,构建西北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提升自净能力。如今,公园湖水清澈,成群小鱼游弋,湖底水草丰茂,“水下森林”景观再现,湿地水质常年达到三类,冬季时可达二类。


江汉区湖泊管理所所长潘瑞静介绍,江汉区作为地域狭小,人口密度大的建成区,湖泊以及湖泊的湿地,对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所以区委、区政府在2019年花巨资对西北湖的湿地进行了生态湿地的改造,“现在这片区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同样从2019年年底开始改造的,还有常青公园。如今,这座公园扩展到了20万平方米,包括山、水、林、湖、草等多种生态形式,融入生态、人才、5G、运动、文化等公园+理念,成为全市第一座5G湿地公园。游客通过微信进入“常青公园”小程序,还能跟着智慧导游“江小云”,实时了解在园人数、运动场地使用情况、剩余车位等信息,还可通过AR、AI等技术参观动物园、玩游戏、走智慧步道。

运用科技手段治理和保护的湿地,还有喷泉公园机器荡子湖。
由于水体封闭,这个湖泊的自净能力较弱。江汉区加大治理投入,不仅在湖边设立了全市首个湖泊智能运维示范基地,开展生态养护试点,还邀请多位行业大咖组成专家团队,为“数智化”湖泊养护管理献计献策。
如今,机器荡子湖空中有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生物菌剂,湖面有无人清洁船清理漂浮垃圾,水下有无人探测船观察生物种群、水草长势,为水质变化提供一手资料。
参与系统建设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市政工程系系主任王宗平评价,江汉区的这一套智慧湖泊系统,它是既能静态又能动态,既能定性又能定量,既能从空中,又能从水面或水下,立体地监控,可以实现对湖泊的一个水生动植物和水质的一个实时的监测,便于我们实时进行决策,形成行动。“我认为,现在运维系统在国内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可以在国内的城中湖中全面推广应用。”

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胡卫斌表示,该局已经安排计划,机器荡子湖的“数智化”养护模式,将在全区其余5个湖泊逐步推广,实现水域清洁、巡逻、水质生态监测的“无人化”,打造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城市景观水体智能运维系统。
胡卫斌说,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智慧水务赋能,着力抓好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灾害防御,全面提升治水、兴水、护水、管水能力,为卓越城区建设作出江汉水务的贡献”。
(转载自武汉电视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