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3-03-20 15:03  |  武汉电视台

武汉电视台:化身城市“绿肺” 青山港变了模样


作为青山区的“水之源”,青山港犹如一条玉带,蜿蜒流转,淙淙流淌。乘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东风,昔日的黑臭水体现已蝶变为城市“绿肺”。

3月16日,青和居社区居民小罗领着外地来的亲友到青山公园赏花游玩。顺着红漆栈道信步走来,小罗指着面前一湾春水自豪地向朋友介绍, 这就是武汉“四水共治”后,蝶变成公园的风水宝地——青山港。

青山港位于青山城区西部,北起武丰闸,南至东湖港,全长3.9公里,向南一直延伸至东湖。2002年,因雨季防洪需要,青山港与长江原有连通的武丰闸被封堵,河道淤泥壅塞、水质变差,周边滋生蚊蝇、气味难闻,曾一度被列入住建部黑臭水体整治名单。武丰闸下的空地和武丰河道两边一些地方,有人搭建棚房,有人开垦菜地,个别地方排污口直通河道,水质发黑发臭。大暴雨期间,周边渍水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2015年4月,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对青山港黑臭水体进行整治。通过源头控污、水环境整治、景观打造、低影响开发措施等手段,提升区域排渍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串联周边绿地和公园,形成连续的公共绿化空间,打造了一个全民性、全季性城市滨水休闲公园,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以申报“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为契机,针对项目区存在的问题和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要素,同时以青山地区居住环境和水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为目的,综合考虑区域排水防涝、截留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水生态修复、滨湖景观及黑臭水体整治,将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工程分为污染控制、水环境整治、景观工程、源头控制等四项工程。

四大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污染排入港渠,使水质达标、明渠生态恢复、雨水储存补给、雨水径流削减, 同时通过清淤工程可增大现状明渠排水防涝能力,确保城市排涝通道的通畅。

青山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负责人熊经理告诉记者,青山港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首批试点项目,通过四大工程,将现状区域打造成一个“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体。在“水安全”方面,项目对黑臭水体进行改造,保证了水源地取水安全;同时对现状渠道进行整治,提高了 5.3 平方公里汇水区排涝能力。在“水生态”方面,对现状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达到“水质达标、生物多样、水清岸绿、系统健康”的目标。在“水环境”方面,对港渠周围的棚户区进行拆迁,并进行沿线驳岸整治,构建一个感受自然,舒缓身心的城市生态绿肺。在“水资源”方面,项目实现了与东湖水系的联通,为大东湖水网水质改善创造了条件。从脏、乱、差的黑臭水体改造为健康、生态、循环的湿地公园,扮靓这处百年的人文遗迹,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武汉市作为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工程作为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启动项目,推进了整个青山示范区乃至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


(转载自武汉电视台)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