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江城市阳台观“滚滚长江天际流”江滩新地标续写武汉“大江传奇”
在长江边建观景高台,以更高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饱览一江水:远观浩浩大江来,近享三镇四岸美景。从2019年开始,武汉市分别在中华路、月亮湾、武汉关、汉正街、龙王庙等5个地方,兴建长江城市阳台。其中,中华路城市阳台2019年底率先建成,建成即成“网红”,成为江滩新地标、武汉打卡地。
中华路城市阳台位于武昌滨江“龟蛇锁江”核心景观轴线上,一经开放就受到市民及游客的追捧,成为武汉城市新地标。记者刘斌 摄
防洪纪念碑 武汉人的第一座江滩地标
5月13日上午,江风吹江水急,汉口江滩粤汉码头内人流如织,15岁的刘康顺陪着89岁的爷爷逛滨江公园。1954年,武汉关水位最高达29.73米,洪峰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两项纪录,均为1865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高值。
1969年,以防洪纪念碑为核心,滨江公园落成,成为武汉的一个地标。自那以后,武汉人筑牢江堤防线,将防洪视为“天大的事”,年年岁岁,守卫城市汛期安全,直至战胜更加凶猛的1998年大洪水。
随着长江上建起三峡大坝,长江武汉段建成了“钢筋铁骨”的新堤防,肆虐的洪水在这里变得温顺了,重重水患变成了岁岁安澜,武汉城从因水而生、人水相争,迈进了人水和谐共生的新时代。
20余年来,两江四岸防洪险段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芦花如雪、江水如练,市民在水岸边、绿树中散步、锻炼、跳舞、放风筝的场景。
汉口江滩防洪纪念碑。
新江滩 两江四岸总长约80公里生态公园
5月的江滩,芦苇林初成,微风吹起绿浪。市民张阿姨和朋友们钻入芦苇丛中,拍照发朋友圈。她说,等到秋天时,芦花盛开如飘飘白雪,风景更美丽。
2002年10月,按照全新理念建设的汉口江滩开园,武汉新江滩闪亮登场。2005年,汉阳江滩、武昌江滩建成,两相呼应,“南有长江诗画廊,北有大禹神话园”。2017年,青山江滩又成,新江滩不断向两江四岸延展,拉开了长江、汉江边的江滩新画卷。截至2022年底,它们已成为总长约80公里、总面积约83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平均年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
武汉江滩已融入百姓生活,“去江滩”已成为武汉人的生活日常。
城市阳台 吹江风、赏江景、下阶亲水好不惬意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武汉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中华路城市阳台,成为全国游客来武汉旅游的热门景点。人们在此登高临江,吹江风、赏江景、下阶亲水,让江水抚摸肌肤,享受大江与城市嬉戏共美的独特体验。
“城市阳台”是新型的公共区域概念,指在城市中利用空间的错落,修建能够观景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休闲观景的城市开敞式空间。武汉市创新性地提出在长江沿线打造一系列“城市阳台”的设想,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景观形象,通过梯级建筑,让长江、滩地与城市浑然一体,拉近市民与长江的距离。
中华路城市阳台2019年建成开放,全长380米,与长江大桥相连接,延伸入城市的肌理。
2017年,武汉市选定了集景观与观景为一体的中华路、月亮湾、武汉关、汉正街、龙王庙5个地方,兴建城市阳台。
目前,位于武昌的武汉月亮湾城市阳台工程已近尾声。这里,流水形元素设计风格与两江四岸景致相呼应,各式坡道、步道、平台连绵一体。
武汉关城市阳台,将打开临江界面,打通滨江碧道,活化利用趸船、码头及部分现有建筑,营造市民方便的滨江观赏点。
汉正街城市阳台,据守长江与汉江交汇点,突出水景优势、水岸码头文化,全力打造集现代化、生活化、时尚化为一体的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
龙王庙、南岸嘴 “汉口源点”隔江对话“城市留白”
长江、汉江在此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龙王庙站在交汇点的岸边。
如今,以长江文化历史为内涵新建的龙王庙,与“城市留白”的南岸嘴隔江“对话”,意味深长。
龙王庙听名字就知道是古人祈请龙王显灵、保佑岸上百姓的地方。如今龙王庙公园的防洪墙上,雕刻着“1998年8月20日,武汉关最高水位29.43米”的当年最高水位纪录,也分别标刻着近代以来几次大洪水的水位。
如今的龙王庙,是一座城市公园和观江点。园内的汉口文化墙,展现了汉口开埠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汉口源点”成为市民探索武汉城市起源的出发点。
隔江相望,南岸嘴江滩公园述说着另一个人水故事。2000年,武汉市政府曾慎重讨论南岸嘴的开发建设问题,一度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再三论证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南岸嘴“留白”,保留原生态。
22年来,南岸嘴公园坚定“留白”,客观形成了“名气大而流量少”的现状。去年,南岸嘴公园改造,提升景观品质,不过依然不改“留白”底色。
杨泗港都市T台 长江旧码头蝶变水岸秀场
“站在长江上打篮球”,这种特别的体验,成为在杨泗港都市T台可以体验到的武汉新时尚。
杨泗港都市T台北起汉阳江滩公园,南至杨泗港大桥江滩公园,全长2公里,将宽大的观江平台伸进长江之中。凭栏远眺,江风徐徐;奔跑球场,涛声扑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杨泗港是我国内河航运的第一大货运港,见证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辉煌和汉阳工业发展的历程。后因城市发展,其功能逐渐退化,曾经繁华的码头渐渐废弃。
工业码头承载的是城市记忆。杨泗港都市T台的绿化,以地方性乡土植物为主,由此形成物种丰富、景观多样的“绿色廊道”。部分造型花坛采用了做锈耐候钢板,经过特殊处理的表面,就像码头的货船一样,工业感十足。在建筑方面,则新建了可移动拆卸的彩色集装箱等建筑物,新旧两者融合,丰富了园区景观。
从杨泗港都市T台出发,一路北上,可直抵晴川阁,贯通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全线。
杨泗港都市T台篮球场。
(转载自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