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江汉:下好城区排水监管“先手棋”,打好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人因河湖美而乐,城因河湖美而兴。水环境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又与城区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23年,江汉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聚焦“人水和谐”,创新排水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精细服务与科学监管并重,城区排水管理工作结下丰硕果实。
精细陆域管理 赋能流域治理
江汉朝宗,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由于城区中部地势低、人口密度大、排水设施老、水体自净能力差,江汉区在水环境保护及防涝排渍安全等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排水管理工作难度大、困难多。为此,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河湖长制“升级版”,在“非临水街道”推行街道陆域管理试点创建,将陆域面源污染管控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考核体系。
“非临水街道”实行陆域管理,即在不临水的街道社区,规范排水标识与行为、保护和维护排水设施,前置河湖源头污水管控“安全阀”,实现非临水区排水监管全覆盖,在更广阔地域保护水环境、水生态,让更多居民参与水治理。
陆域管理联合巡查队授旗仪式。
2022年,江汉区分别在民意街、汉兴街道开启陆域管理试点工作。以现有街道、社区流域河湖长制体系为基础,搭建街道陆域管理工作室,成立陆域管理联合巡查队等“四支队伍”,由街道陆域管理督查员、执法员、巡查员、水务局设置排水维护及执法指导专员对接服务片区。各项工作职责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管理辨识度和公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规范填写《面源污染陆域巡查记录表》,督促巡查队员陆巡并做好资料记录。针对巡查问题,充分发挥街道陆域管理工作室作用,采取会商研究、明察暗访、现场督办等方式,解决管水治水难题。
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与区检察院联合办案。
2023年,江汉区在试点基础上推进全区陆域管理,区水务和湖泊局还联合区检察院、区司法局等单位,联动多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如开展江汉区首批陆域河湖长学习培训、水污染防治宣讲进社区,利用“抖音”平台宣传水法等,有效强化“陆域管家”队伍建设,营造“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
据介绍,江汉区推行非临水街道陆域管理制度,打通了“非临水不管水”的“最后一公里”,开创了“街道+社区”管水治水新局面,并融合司法机构、“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开拓出流域综合治理的新空间。
优化审批流程 提升监管效能
江汉经济活跃度高,市场主体多,为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办证难点,并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排水许可执法工作,最终敲定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优化城市供排水办事程序。
为扎实推进排水许可工作,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并按照考核时间节点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工作计划,倒排任务工期。对工作完成情况每天一通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总结、每季一汇总,出现偏差总结原因并及时纠正。
2023年,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创新考核方式,将排水许可办理纳入江汉区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对具体任务,如排水户调查、排水户办证、违规排水设施整改等工作均进行了指标量化。同时,在河湖长制工作框架下发动街道力量参与,积极提高排水户调查率和排水许可办证率。
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与江汉区行政审批局联动办公,推动“帮办模式”。
此外,为加速办理时效,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还与江汉区行政审批局联动办公,推动“帮办模式”,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对符合办证要求的排水户,在进行排水设施和排水管线勘测后,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审核合格后最快3个工作日即可出证。
当前,江汉区排水许可工作可实现“全程不跑一次腿”,办证量、办证速度全市领先。
深化部门联动 凝聚治水合力
治水攻坚,还需完善健全排水监管体系。当前,由于违规排水行为隐蔽、违法成本低且整改成本高,部分违规排水户或整改意愿不强,或整改不彻底、问题反弹明显。在排水违法案件办理过程中,还时常出现当事人避而不见、拒绝调查、消极拖延等情况,给执法调查取证带来不小难度。
聚焦排水监管难点,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与区检察院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邀请区检察院与区水政执法部门联合办案,在区检察院的指导下提升办案的规范性。
在此基础上,还创立了“河湖长+检察长”工作联动机制,围绕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等执法监督事项,从法治角度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构建江汉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河湖治理体系。
为持续抓好违规排水行为整治,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制定《江汉区2023年度排水许可执法监管工作方案》《江汉区2023年度排水许可批后监管工作方案》,为排水执法提供基本遵循。以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大工作宣传力度为抓手,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邀请市水务执法总队专家讲解排水执法工作要点,提升全区水政执法人员、街道执法人员排水执法能力,并结合线上线下,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居民规范排水意识,形成学习规范排水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将常态化推进相关建设,持续推进排水管理加速升级,为全区全面提效城市管理、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贡献水务力量。
(转载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