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3-09-11 15:09  |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老工业码头变成生态绿岸,铺展出全国首片“会呼吸的海绵江滩”


“故地重游,这里的变化让我惊讶,从杂乱破败变得风景宜人。走进这里,心胸都开阔了!”9月8日上午,攀枝花游客胡先生与家人步入青山江滩,由衷感慨:曾经的工业码头变成了生态绿岸。

青山江滩绿树成荫,环境宜人。长江日报记者 宋磊 摄

胡先生告诉记者,1970年,19岁的他曾作为鞍钢职工到武钢交流学习。他记得,当时的青山江边路面坑坑洼洼、泥泞难行,江面上各种运输船阻挡了观江视线。“现在多好啊,青山工业痕迹还在,环境改善却翻天覆地。”

从建设三路路口进入青山江滩,只见一台黄色的巨大塔吊起重机守望大江,仿佛正在诉说这里的沧桑变化。青山江滩建设过程中,这座20世纪90年代内河码头的“举重冠军”被专门保留,成为标志性景观。

黄色的巨大塔吊起重机成为青山江滩标志性元素。长江日报记者 宋磊 摄

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堤防处负责人杨继钢介绍,青山区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江边曾一度工业码头聚集。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青山区对江边码头出手坚决,关闭货场、拆除码头,一批存在了50多年的老码头退出江滩,只保留少量工业遗迹。

2017年12月,青山江滩完工建成,它以超前的设计理念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当年,青山江滩规划与建设项目荣膺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系全国唯一获奖城市项目。

从空中俯瞰,绵延7.5公里的青山江滩仿佛一条生态绿带,将长江和城市连在一起。

“建成后的青山江滩,是武汉首个‘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立体式长江主轴文化主题公园,更是修复长江生态、实现增绿提质的典范工程。”杨继钢介绍,青山江滩首创缓坡式堤防,采用了防渗墙加上缓坡式堤防的建设方式,打破了传统堤防的人水阻隔。青山江滩建设还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大量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引入生态草溪、下沉绿地、跌级湿地等景观手法,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里是武汉面积最大的‘会呼吸’的江滩,也是全国第一片‘海绵江滩’。”

青山江滩内,工业遗迹与生态风景相融合。长江日报记者 宋磊 摄

“以前守在江滩边,却亲近不了长江,现在,我们每天都来,这里成了市民乐园。”黄昏时分,前来散步的市民曹先生说。

“环境治理永无止境,这里还要更加精致秀美”,杨继钢表示,近年来,青山江滩不断实施绿化提升、硬件升级,截至目前,绿化面积110公顷、绿化率80%;建设了覆盖全年龄段的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和生活服务项目。“努力打造‘岸上见江,江上见滩,滩上复绿,青山绿水蓝天再现’的生态岸线,让生态治理真正造福于民。”


(转载自长江日报)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