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建倾倒口、隔油池、沉砂池 将各类污物截留在进入管网前
曙光夜市一家火锅店内厨房安装了隔油池,专门承接餐厨污水,可过滤油污,实现油水分离。
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尚隆路,餐饮店门前都有三块可活动地砖,移开后可见地下隔油池,餐厨废水经过过滤实现油水分离。
“以前,这条路污水横流,地上总是油腻腻的,现在变得干干净净,环境真的提升了不少。”近日,在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雄庄路上的曙光夜市,家住附近的市民杜先生道出了这里的变化。
油污、废水排入雨水管道直排入江湖,既损害生态环境,又影响市民生活感受。依法实施排水许可是加强排水行业监管、严格城镇污水源头管控、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重要举措。10月24日,记者在全市城镇排水户排水许可管理专项整治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武汉市全力推动全市城镇排水许可管理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环境的期盼。
建倾倒口、隔油池,为餐饮污水找到出路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需办理排水许可证。从事餐饮等行业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建油水分离装置等污水预处理设施。
“油污有规定地方倒了,我们做生意也舒心。”在曙光夜市,一家火锅店经营者欣喜地说道。只见店内厨房安装了隔油池,专门承接餐厨污水,可过滤油污,实现油水分离。
店外路面上,数个“井盖”可翻开,这些设施是新安装的餐厨污水倾倒口、沉泥池,用于承接户外经营流动商贩所产生的污水,经分离、沉淀,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截留下来的油污由专人定期清理。
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到夜晚,曙光夜市上餐饮商铺和流动商贩集中经营,充满油污的餐饮废水曾被随意倾倒。去年以来,他们和关东街道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建设,在曙光夜市新建了污水倾倒口、截水沟、收水箅子、沉泥井、智能分流设备、隔油池等设施。同时,根据经营范围、店面规模等,为有需要的固定餐饮商铺安装了隔油池。油水分离、雨污分流,设施的改善有力改变了这里的环境质量。
“五小”场所精准施治,将污物截留在管网前
“精准精细监管,整治散乱排污”,在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尚隆路,道路两旁商铺门前整洁干净。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管理科负责人陈顺根介绍,尚隆路边小商铺云集,以前,商户排水未经预处理,油渍、污物进入市政管网形成淤堵,遇较强降雨,地下排水不畅形成漫溢,造成路面积水。近年来,该区针对小餐饮店、小汽修店、小鱼档店、小洗涤店、小洗车店“五小”场所,持续进行排水专项整治。
记者在这里看到,小餐饮店门前都有三块可活动地砖,将其移开,可见地下隔油池,餐厨废水通过三重过滤,实现油水分离。在小洗车店,洗车区域地面铺有导水地垫,洗车水由此流入沉砂池中,被滤掉水中砂土等杂质后流入市政管网。一家美发店的洗头盆下水安装了毛发收集器,避免毛发入管网形成淤堵。
“一‘店’一策,针对施治”,武昌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昌区整治“五小”场所各有举措,包括为小餐饮店安装隔油池等预处理设施,为小汽修店提供维修废油集中收集服务,为小鱼档店安装过滤沉淀设施,将小洗涤店排出的废水经一体机专业设备处理、格栅过滤后排入市政管网,为小洗车店安装格栅或截流沟实现污水收集,并在总出水口安装沉砂池。
据悉,9月7日,全市水务系统启动排水许可专项执法“百日攻坚”行动,确定在7个中心城区以及东湖高新、经开区区域范围内,以洗车、洗涤、餐饮、医疗为重点实施综合整治。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调查25953户,其中办证9579户,监管8067户。一个月以来,全市新增办证9579户,办证工作明显提速。
(转载自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