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专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构建“宽进严管”模式 武汉推进城镇排水许可管理走深走实
10月27日,长江日报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构建“宽进严管”模式 武汉推进城镇排水许可管理走深走实》为题,聚焦报道了武汉推进城镇排水许可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排水管网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与河湖流域安全密切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排水管控不力,严重影响水体治理成效、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排水许可管理是维护河湖流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长治久清、确保一城清流碧水的重要手段,在源头管住污染源,在河湖入口筑起坚固防线。
今年以来,武汉市强化体系韧性、突出能力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困解局,全力推动全市城镇排水许可管理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全市城镇排水许可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环境的期盼。
启动“百日攻坚”行动 全市新增办理排水许可证近万户
9月7日,我市启动排水许可专项执法“百日攻坚”行动。连日来,市区水务部门立即进入实战状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铺开。各区以市场登记主体为本底,结合供水企业提供的用水户信息,逐一筛选,上门核实,全面普查。一个月以来,已完成调查25953户,全市新增办证9579户、监管8067户,办证工作明显提速。
近日,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结合武汉实际,从适用范围、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排水户分级分类标准、排水许可申请与审查、排水户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与细化,将近年来我市排水许可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对策总结固化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
为努力实现排水户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了排水户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实施细则结合我市排水实际,将排水户按行业划分为工业、餐饮、医疗、建筑等12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排水行为影响城镇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的程度,将排水户分为重点一类、二类和一般排水户,并明确了划定标准;按照排水户排水接管方式,将排水户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排水户指直接接管公共排水设施的排水户,二级排水户指通过接管一级排水户自建排水管网,将污水间接排入公共排水设施的排水户,同时明确了一、二级排水户在进行日常排水活动中应履行的责任和应遵守的规定。
实施细则还进一步分类细化了排水户日常监管的要求。如:对于重点一类排水户,由辖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重点二类排水户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排水户监督检查必须进行排水水质检测等。
实施细则努力节省了排水户办证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规定排水户申领排水许可证实行“双承诺”制等新规定。
日前,《武汉市城镇排水户排水许可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出台,明确目标任务:今年,我市力争实现排水许可监管有序规范,纳入实施细则范围的4类排水户底数清晰,调查摸底数100%;建立新增排水户数据信息通报共享机制。2024年,推动政府规章《武汉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出台,并逐年消减无证排水户存量,促进源头污水有序纳管排放。
油水分离、一“店”一策 治理端口前移截住污染源
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工作人员与执法人员检查曙光夜市隔油设施。宋磊 摄
“油污有规定的地方倒了,路面干净了,我们做生意也舒心。”在曙光夜市,一位餐饮经营户欣喜地说道。只见,店内厨房安装了隔油池,专门承接餐厨污水,可过滤油污,实现油水分离。店外路面上,数个“井盖”可翻开,这些设施是新安装的餐厨污水倾倒口、沉泥池,用于收集户外经营流动商贩所产生的污水,经分离、沉淀,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截留下来的油污由专人定期清理。
曙光夜市一家火锅店厨房安装了隔油池。周超 摄
“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为餐饮污水找到出路。”在曙光夜市,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东湖高新区人气颇旺的餐饮夜市,每到夜晚,夜市街道两边的商铺和流动餐饮商贩集中经营,餐饮废水曾被随意倾倒,加上路面清洗,令不少油污混入雨水管网,影响环境治理。
东湖高新区水务部门推行的排水许可入户二维码,一户一码。周超 摄
去年以来,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和关东街道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建设,在曙光夜市新建了污水倾倒口、截水沟、收水箅子、沉泥井、智能分流设备、隔油池等设施。同时,根据经营范围、店面规模等,为有需要的固定餐饮商铺安装了隔油池。油水分离、雨污分流,设施的改善有力改变了这里的环境质量。
武昌区积玉桥街道执法人员检查尚隆路餐饮商户隔油设施。周超 摄
“精准精细监管,整治散乱排污。”在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该区针对小餐饮店、小汽修店、小鱼档店、小洗涤店、小洗车店“五小”场所,进行排水专项整治。
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尚隆路中百仓储内部门店排水示意图。周超 摄
一“店”一策,针对施治,武昌区整治“五小”场所各有举措,包括为小餐饮店安装隔油池等预处理设施,定期清捞隔油池,避免堵塞;为小汽修店提供维修废油集中收集服务,送专业消纳场所处置;为小鱼档店安装过滤沉淀设施,并定期疏捞;将小洗涤店排出废水经一体机等专业设备处理、格栅过滤后排入市政管网;为小洗车店安装格栅或截流沟实现污水全收集,并在总出水口安装沉泥池。
武汉经开区水务和湖泊局全面排查接管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涉污信息,建立企业排水管理档案,做到接管废水“心中有数”,并根据接入废水的水质特征、工艺匹配、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等,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效能评估,对评估不能有效处理的废水,责令限期退出。
水务部门联手街道解“堵点” 部门联合执法“雷霆之势”
在江汉区常青街道马场路上香河公寓餐饮门店前,由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指导的排水预处理设施项目正在施工。
在江汉区常青街道马场路餐饮门店前,由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指导的排水预处理设施正在施工。宋磊 摄
“部分商户不了解办证流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加装隔油设施,成为推进排水许可管理的‘堵点’,我们需要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队副队长袁俊介绍,对符合办证要求的排水户,区水务部门会上门为商户提供设计、施工等专业技术指导,协助办理排水许可证。
“水务、街道通力协作,是打通‘堵点’的好办法。”常青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执法队员彭扬扬介绍,今年以来,江汉区以全面推行流域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纵深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在区河湖长办的统筹协调下,区水务部门与该执法中心共商形成排水整治联动机制,双方定期共同走访辖区商户,推进排水许可证办理,并收集堵点问题,共同解决。双方以香河公寓餐饮门店为试点,分工明确:区水务部门负责组织现场勘察、设施改造建议与专业指导,以及上门帮办证服务;街道执法中心负责上门宣讲动员,告知办证办理流程等,令办证工作顺利推进。
汉阳区水务和湖泊局根据排水户主体类型,将个体工商户类型的监管任务分派到对应街道,由街道对辖区范围内排水户开展日常排水执法巡查,对存在违法排水行为的,按照街道赋权职责范围依法实施处罚,对于不属于街道赋权职责范围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置。
强化执法办案,部门联动紧密。随着专项执法全面铺开,有与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的重点河湖流域水环境专项联合执法,有全市水务系统的排水许可专项执法,有与公检法司联合开展的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以重点河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为重点,立案查处一批典型乱排乱放等违法案件,切实维护河湖、排水管理秩序。截至10月20日,全市新增办理排水执法案件41起,其中街道赋权执法办案7起。
目前,我市正在完善市、区、街三级管理体系,按照“水务牵头、以区为主、下沉到街、部门联动”原则,形成排水许可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压实区街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有效衔接。
排水二维码入户上墙 多部门联动办证效率更高
“‘二维码’就在墙上,既是承诺,也是责任。”近日,东湖高新区雄庄路“朋和友三缺一”火锅店前厅主管王伟指着店内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表示,这是东湖高新区水务部门推行的排水许可入户二维码,一户一码。
“查询、登记、上报排水户许可信息,对违规排水行为举报监督,都可实时扫码,一‘码’直达。”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水务科钱浩介绍,近期,该局深入推进排水用户二维码管理,将商户信息生成二维码粘贴在营业执照上,代替传统的纸质排水证,既解决了商户排水许可证易遗失、难找寻造成的执法检查困难,又让商户排水信息接入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可控可查和排水监管线上闭环处置。
在雄庄路一家火锅店,用手机扫描该店排水许可二维码,手机便弹出信息页面,显示商户名称、排水许可证、污水排放去向等信息,还附有排水许可法治宣传单、图文介绍对各类经营种类的主体排水管理相关规定,以及违规排水的法律责任。“扫一扫二维码,信息速达,变‘单向执法’为‘全民监督’。”钱浩介绍,不仅是相关部门、执法人员,消费者、普通市民都可以扫描排水许可二维码,了解排水户排水信息,对发现的违规排水行为实时监督、线上举报。
汉阳区率先将排水许可审批事项下放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让排水户办证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高办证效率,还实现从审批发证到证后监管的闭环管理,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将排水许可事项涉及的审批、监管事项“移植”到审管联动一体化信息平台,还将审批部门、水务部门、街道进行串联,改变现有传统排水许可审管模式,实现了“审批提效、监管提能、排水有序”。
功成须力到,排水许可管理任重道远,唯有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出真招、拿实招。下一步,全市各区水务部门将全力以赴、集中攻坚,努力破困解局,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奋力推进排水许可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转载自长江日报)